婆羅洲共產黨

婆羅洲共產黨,簡稱婆共,是一個已不存在的共產主義政黨,該黨正式成立於1949年,是砂拉越第一個政黨。婆共的根據地主要位於詩巫泗里街民丹莪一帶。並且曾在當地的華社組織了多次大規模去殖民化運動[2]

婆羅洲共產黨
領袖黃增霆(首任)
黃增安(末任)[1]
創始人伍禪
成立1937年(非正式)
1949年(正式)
解散1960年代
意識形態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反殖民主義
政治立場極左翼
馬來西亞政治
政黨 · 選舉

婆共早期運動 編輯

婆羅洲共產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37年(民國26年),也是砂拉越共產主義運動的開端。其中主要是由是由伍禪所領導,而婆羅洲共產黨則是在戰前後期非正式成立。由於1941年日本進攻砂拉越,後期伍禪曾以與日本軍官為校友名義領導了婆共的地下的抗日行動。

戰後的崛起 編輯

緣起 編輯

1945年由於日本無條件投降,婆共遂宣布結束地下抗日運動。轉而逐漸走向反殖民抗爭,1946年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打響。再加上後期中華民國政府逐漸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權,轉而走避台灣島。1949年10月1日,由於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正式推翻了國民黨北京創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極大鼓舞當時在中國留學的砂拉越華人,在此之後在中國留學的砂拉越華人也紛紛的畢業後回去砂拉越。因此共產主義萌芽也紛紛在砂拉越生根發芽。

婆共的崛起 編輯

1949年是中國最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三大戰役(即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9月(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幾日發動了渡江戰役,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陷落。宣告了自1912年由孫中山開創的中華民國在大陸被推翻,而在11月蔣介石攜妻兒走避台北。也宣告了國民黨正式播遷台灣,而在1950年由於毛澤東思想在砂拉越的崛起。也導致了中國國民黨砂拉越分部的勢力逐漸在砂拉越的衰落,也為砂拉越的共產主義運動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反殖民革命運動 編輯

婆共成立於1937年,其首任主席為黃增霆。而在戰後的1950年代末才趨於活躍,期間曾經領導了多次的反殖民運動。在1962年的汶萊叛亂後受到了汶萊人民黨的影響而發動了砂拉越共產黨叛亂。1963年由於解盟被殖民政府的破壞,最終在砂拉越自治日前的3月30日選擇進入森林並倉促成立了砂拉越人民游擊隊並正式宣布與英軍交戰。婆共的末任主席為黃增安,後期領導了游擊隊與英軍交戰。最終戰死在森林裡,也宣告了婆羅洲共產黨的正式解散。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深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砂地下共产组织纷崛起. 風暴原記錄. [2008-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8). 
  2. ^ 東方文薈:婆共三人行──記三黃與婆共. 東方日報. [201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