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知重(1893年—1976年10月4日),原名「良權」,另號「是儂」,貴州桐梓新站區大河天橋村人,國民革命軍中將、黔軍高級將領。

何知重
個人資料
出生?年?月?日
逝世?年?月?日

生平

編輯

何知重是王家烈的表弟。1903年入私塾讀書,與周西成王家烈毛光翔猶國材等「桐梓系」黔軍軍閥為同窗。1908年入桐梓縣立高等學堂,1914年考入貴陽勤工局主辦之勤工儉學學堂半工半讀。辛亥革命時,投筆從戎加入軍隊,三年後升排長。1918年考入貴州講武堂第二期,畢業後在黔軍第1團任連長,1920年任副營長。1924年任彭漢章第2師上校副官。1925年任任省長公署上校參謀。1926年9月所部投靠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第2師參謀長。

1928年7月任第二十五軍副官長。民國17年(1928年),擔任中華民國遵義府婺川縣縣長[1]。後由田君亮接任[2][3]。1929年任第二十五軍第1師副師長兼湘黔邊區副司令。1932年2月任第25軍第1師師長兼湘黔邊區剿匪司令。1934年12月兼任貴州全省剿匪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35年初中央軍入黔,推翻王家烈地方當局,第二十五軍番號撤銷,所領第二十五軍第1師改編為第103師,任師長。1936年11月銓敘陸軍少將。

1937年抗戰爆發後,何知重103師9000餘人奉命調守江陰要塞。堅守江陰要塞3個多月之久。1937年12月1日,第103師奉命向南京撤退時,全師4000人。途徑鎮江時,第103師遭敵圍,突圍者約2000人。至武漢整訓,調升第八十六軍軍長。武漢會戰中參加武漢外圍田家鎮作戰。南嶽整軍會後,第八十六軍番號被撤銷,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參,未就職。1939年1月解甲返回貴陽。

1949年11月從桐梓到遵義迎接解放,被選為貴陽市參議員、貴州省政協資料室顧問。特邀出席貴陽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參考

編輯
  1.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務川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务川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3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務川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5-12: 3–10. 
  2. ^ 王明析編. 务川历史古籍文献资料辑录. 遵義康達彩色印務有限公司. 2010-03: 196. 
  3.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务川文史资料选辑. 政協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5-12: 13–18. 
官銜
前任:
柏輝章
中華民國遵義府婺川縣縣長
民國17年 - 民國18年
1928年 - 1929年
繼任:
田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