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堆六堆之一,為朱一貴事件發生後到西元1895年的乙未戰爭之間存在於屏東平原的一自衛組織。

範圍

編輯
 
六堆分布圖,黃色部分為中堆。

清治時期包含港西下里的頓物莊、南勢莊、二崙莊、西勢莊、老北勢莊、新北勢莊等,分別為日治時期竹田莊轄下的竹田南勢二崙西勢內埔莊新北勢老北勢六個大字

組織

編輯

每堆設總理與副總理各一名外,持旗之正副旗手二人、率隊之正副先鋒二人、專司聯絡的長幹一人、專司備糧事務的督糧一人。[1]

轄莊演變

編輯

光緒年間

編輯

上:新北勢、竹頭角、西勢莊、竹圍仔、四什份、老北勢、楊屋角、頂頭屋、八壽坡、四座屋、七座屋等十一莊。

下:二崙莊、南勢莊、頓物莊、和尚林、新街庄、頭崙莊、美崙莊、達達莊、頓物潭、溝背莊等十莊。[2]

明治年間

編輯

上:西勢、南勢、竹圍、虞埔、新北勢、老北勢、楊屋角、四什份、上竹頭、八壽碑(埤)等十莊。

下:上和順林、下和順林、中崙、二崙、頓物、崙上、糶糴、溝背、尾崙、新街、頭崙、頓物潭、羅經圈等十三莊。[3]

昭和年間

編輯

上:新北勢、竹頭角、西勢、竹圍子、四什份、楊屋角、八壽坡、四座屋、和順林、老北勢、頂頭屋等十一莊。

下:二崙、南勢、頓物、和尚林、新街、頭崙、糶糴、頓物潭、溝背、履豐、崙上、美侖等十二莊[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松崎仁三郎《嗚呼忠義亭》,4頁。
  2. ^ 宋九雲《臺南東粵義民誌》
  3. ^ 《臺南縣誌》(1899年),24-27頁。
  4. ^ 松崎仁三郎《嗚呼忠義亭》,5-6頁。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