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淮鹽務總棧舊址

兩淮鹽務總棧舊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儀徵市儀徵經濟開發區十二圩街道社區人民路47號揚子中學校園內,南側面對鹽河。

兩淮鹽務總棧舊址
儀徵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儀徵市十二圩揚子中學校園內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2-3
認定時間2009年6月

歷史

編輯

兩淮鹽務總棧是清代鹽業管理派出機構。淮鹽在儀徵南門外天池碼頭集散運銷,淮南批驗鹽引所設於儀徵。1853年儀徵城市在太平天國戰火中焚毀,淮鹽轉運遷往泰興縣口岸鎮。同治四年(1865年)兩淮鹽務總棧設於瓜洲。由於瓜洲段江岸不斷坍塌,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五日,兩淮鹽務總棧遷往儀徵縣十二圩,淮南、淮北鹽斤在此堆儲轉運,銷往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北五省,數千艘鹽船在此停泊,數萬名船夫在此謀生。民國初年改名「揚子鹽務總棧」。民國二十年(1931年)新鹽法通過後,揚子鹽務總棧失去功能。新鹽法遭到十二圩從業人員抵制,攔截運鹽輪船,又到鎮江的江蘇省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請願,聘請律師章士釗與國民政府交涉,迫使財政部於1934年重新修訂政策,轟動一時。1937年8月淞滬會戰開始後,在江蘇、安徽等省的大批十二圩鹽船,被政府調集,分別鑿沉在江陰要塞馬當要塞,以堵塞航道,阻擋日艦入江。十二圩鹽船損失金額超過一千萬銀元。1937年11月下旬,日軍占領十二圩,淮鹽總棧關閉。[1]

兩淮鹽務總棧原址繼續用作「兩淮鹽務揚子初級中學」校舍[2]

建築

編輯

兩淮鹽務總棧舊址僅存門樓及碼頭。門樓長期作為揚子中學入口(直到2020年在其東側新建大門),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雕花雀替斗栱保存完好。鹽棧門前的鹽棧碼頭,青石板鋪砌,台階16級,長8米、寬3.3米,鑿有防滑凹槽[3]。門內復建的四合院,2011年闢為江上青烈士史跡陳列館。

保護

編輯

2009年6月,兩淮鹽務總棧舊址公布為第二批儀徵市文物保護單位[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扬州地名文化遗产览胜】系列报道(二十三):江上盐都十二圩. 揚州民政. 2023-12-12 [2024-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2). 
  2. ^ 王虎華. 《扬州盐商遗迹》. 南京: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年: 13–15頁. ISBN 978-7-5651-0604-0. 
  3. ^ 两淮盐务总栈旧址. 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數據庫. 
  4. ^ 儀徵市博物館. 市保单位. [2020-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7)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