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凤阳!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以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并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我是欢迎您的维基人:♪安可♫(与我对话 ☺) 2012年1月24日 (二) 09:31 (UTC)回复

他们不是土著的中国人,中国的概念古今不一,切记混淆!

n1马甲???已举报,你等著吧 编辑

--是冏、不是囧留言2018年1月24日 (三) 05:44 (UTC)回复

  1. 你这种人真的很无聊,和你意见向左的人拿都是一个人的马甲?这和百度贴吧的汉服党认为凡是反对他们的人都是异族人的德行#有什么区别?--凤阳留言2018年1月26日 (五) 13:47 (UTC)回复

你要的“核心”史料 编辑

《东华录》顺治四:“顺治二年七月初九,(多尔衮)谕礼部: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启桢记闻录》:“乙酉九月十二日,奉新旨:官民俱依满洲服饰,不许用汉制衣服。丙戌四月初八日,苏松新兵行道牌云:大兵将至,士庶不许方巾大袖,速更满洲衣帽。十一月初一,复严衣帽之禁,大袖每加扑责,巾即扯毁。”Natureindex留言2019年12月18日 (三) 06:39 (UTC)回复

  • 你老是拿着这两段人人皆知的史料追着我不放干什么?你这两段话能说明了什么?说明记载了“汉民族服饰叫汉服”、还是记载了“汉服是指黄帝到明末的汉族传统服饰,不包括清代和民国的汉族服饰”?还是记载了“汉服在清代断代了三百年”?当然你会说这史料记载了让汉人遵守满洲服制、更换满洲衣帽,那肯定说明清代汉服从此断代了!但是这满清入关第二年的规定能管得了清朝两三百年的历史吗?官府下令就一定能彻底执行吗?那忽必烈建立元朝还下令“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建立元朝的服制呢,但是结果如何呢?朱元璋建立明朝还下令“复衣冠如唐制”呢,但是结果如何呢?明朝的冕服制度、祭服制度不还是沿用元朝的吗?明朝上至皇帝下到庶民不还是都穿元朝的质孙(曳撒)吗?明朝的女人不还都穿元朝时期传入中原的袄裙吗?也没见明朝女人去穿唐朝的“齐胸襦裙”啊!如果顺治二年下的易服令就让“汉服”断代了,那为何到了顺治十三年满清还抱怨“见民间冠帽多不如式……更有方巾大袖者,殊属违禁……大顶挽髻、全似未剃发者。更有长领宽袍、方巾大袖、恬不知改……[1]”?为什么到了康熙十二年明朝遗民李二曲还说明朝服饰是“庶民常服”,清制服装只是官僚士绅、武弁营丁的服装[2]?为什么孙世圃说“清令难以推行,最后不了了之。所以大部分南方和北方的山区乡村尤其是广大百姓的服饰,仍依明制[3]”?为什么沈从文说康熙年间“衣着还近似江南明末晨家装束,惟男子头上多露顶椎髻,用明式巾裹网巾和瓜皮帽的不多,但并无曳长辫的。妇女衣着变化更少”,甚至“直到乾隆时,官服虽已用法律规定,等级区别分明,但江南一-带平民衣着式样,还始终保有一些晚明固有风格,变化并不太多[4]”?如果清代“汉服”断代了,为什么汉女没有和旗女一样改穿袍服,而是依然穿袄裙,袄裙甚至一直延续至今?,为什么广大老百姓依然穿短衣长裤延续至今?还有延续至今的袄子、短褂、短衫是如何延续下来的?上次给你的看的清代道袍的史料忘记了吗?请问这种晚明文人最常穿的袍服,为什么在清初依然流行甚至一起延续到民国年间《明式“汉服”——道袍在明代之后的流传情况》?你又如何解释清代和民国人普遍认为清代和民国存在汉服、根本没汉服断代这一说法?《揭示“汉服”的传统含义》

--凤阳留言2019年12月18日 (三) 13:56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顺治十三年《《谕饬衣冠服制》以及《抚浙檄草 再谕剃发服制》
  2. ^ 清·李颙《二曲集·历年纪略》:总督鄂〈讳善〉政崇风教,自巡抚时,雅慕先生,知先生不履城市,难以屈致。是年,修复关中书院,拔各郡俊士于中,乃因提学锺朗致饥渴,又因咸宁郭丞通礼意,四月,肃币聘先生讲学。先生力辞至再,鄂公敦延愈殷,三往然后应。锺以先生衣服宽博不时,预制小袖时袍驰送,先生笑而藏之,仍宽博以往。至城南雁塔,锺出城奉迎,见之愕然。先生曰:“仆非官僚绅士,又非武弁营丁,窄衣小袖,素所弗便。宽衣博袖,乃庶人常服;仆本庶人,不敢自异。且庶人无入公门之理,区区生平,安庶人之分,未尝投足公门,今进书院,诸公见颇,断不敢破戒报谒。”锺为之备逢。
  3. ^ 孙世圃《中国服饰史教程》
  4. ^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019年12月 编辑

  您好,当您在所有讨论页或开头是“Wikipedia:”的页面中参与讨论时,请记得在您的留言结尾加入四个波浪号标记(~~~~,可使用 按钮)来签名,使系统自动将您的用户名或IP地址以及发表评论的时间加入到页面中,请不要自行输入或是复制他人签名来修改。这些信息在参与讨论时对其他人将很有用。谢谢您的参与。 --Techyan留言2019年12月18日 (三) 13:3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