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应添(布农族语:Ising dangan[1] ,1903年8月20日—1957年5月4日),出生于新竹州竹南郡南庄北狮里的兴字狮头驿3番地 ,信仰基督教

黄应添
Ising dangan
出生(1903-08-20)1903年8月20日
 日本新竹州竹南郡南庄北狮里的兴字狮头驿3番地
逝世1957年5月4日(1957岁—05—04)(53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
母校日本岩手大学
职业医生、关山区建设委员会卫生组长、区署总务课长
配偶蔡月妹、廖溅、佐藤ソヨ
儿女子:黄德全、黄义杰、黄世光; 女:黄梅莺、黄兰莺、黄琴惠、黄爱淑、黄琴雅、黄美惠、黄纯惠

生平介绍

编辑

求学过程

编辑

年幼时家中贫苦,并未准时入学仅能负责家中劳务活动,包含牧牛与打柴。直至大正2年(1913),经过父母的再三恳求,进入南庄公学校就读。由于当时住居距离公学校过远,每天必须花费数小时沿著南河步行至公学校上课。

大正8年(1919),黄应添自公学校毕业,在学期间的表现优良。然而因为家中经济状况难以负荷继续就学,因而再次面对到辍学的情境。

大正10年(1921),家中再次筹措资金供黄应添上学,并于两年后(1923)毕业于头分公学校,并应届考上台北师范学校本科就读。昭和三年(1928),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返乡回南庄公学校任教。

昭和6年(1931)赴日本留学,进入岩手大学专门部就读。昭和12年(1937)修毕后回台,并于南庄担任公医

民国36年(1947),岩手大学医科大学教授来台造访,并特此前往关山将博士学位证书颁发给黄应添 [2]

从医之路

编辑

昭和12年,来自狮潭庄的基督教长老教会传道士苏阿均前来拜访黄应添,并针对里垅地区的医生严重不足,希望其可以来台东地区协助医疗。昭和13年10月(1938),黄应添便辞退南庄公医的职务,并举家迁往台东关山行医 。

神应医院的设立

编辑

关山庄役场东北侧占地450坪的旧旅馆改建,并设立了设立神应医院,主要以外科门诊为主。由于年幼家境频,因此对于病患关心有加,导致神应医院的求诊人数络绎不绝,成为当时仅次于神田全次高阿荣的名医。

在1945年国民政府迁台后,翌年关山署成立,以邱清吉为区长。邱区长邀请黄应添出任区署总务课长与关山区建设委员会卫生组长。然而由于志趣不符,最终在担任3个月公职后选择辞任,专心回归医师本业。

民国38年(1949),国军4666附二部队进驻关山地区,有鉴于战争方结束导致伤兵众多,黄应添免费的为其治疗伤病。除此之外,在下班时间也著手培育军医看护之能力,教授简单的医疗技术,并使部队在后山里垅休养生息[3]

传递福音

编辑

昭和16年(1941),黄应添购买了教会用之木材,将其奉献给教会以兴建教堂之用。

民国37年(1948),黄应添协助胡文池牧师对山地布农族人地区布道。然而胡文池牧师先对于布农族不熟悉,因此黄医师聘请了受良好教育的布农族警察木下指导布农族语[4]

黄应添医师除了进行医治外,在宣传基督教福音上也是不遗馀力。他所在的神应医院乃是讲道的最佳地点,医院中设立10馀坪的病房作为布道所,使得布农族的基督教信仰人数明显上升。为了吸引更多人接受福音,黄应添医师通过“拿药半价”与“免费中餐”使参加礼拜为更具有吸引力[5]

民国45年(1956),布农族崁顶部落认为前往神应医院的路途过远,因此决议在当地部落中兴建礼拜堂,称之为关山里垅基督教会献堂[6]

晚年

编辑

民国45年,有鉴于长期的医疗工作,且必须维系一小时路程外的水田农作,日夜操劳的状况使得身体状况日益下滑。为此其家人希望可以迁离关山,修养生息。民国46年将原先的神应医院从关山迁至台东街,然而每日求诊人数却并未减少,且黄医师必须要亲自操刀病患之手术,相较于关山也更加的忙碌。同年5月4日,黄应添应为脑溢血逝世,享年56岁[7]

评价与荣誉

编辑

时任总统蒋中正于民国40年(1951)颁布褒奖令:“黄应添敬军爱民,为国家牺牲奉献不遗馀力。藩应添及其眷属居家或外出,军警应妥加护佑” 。

里垅镇长吴光亮:“知有黄应添,独资于关山镇设立神应医院,对地方驻军与及贫苦患者悉免费医治,且医术精湛,经其割治盲肠及其他疾病而治愈之国军战友不下二千馀人,充分表现敬军爱民之精神” 。

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吴国桢、时任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时任行政院院长陈诚皆曾赠送匾额以致谢意 [8]

家庭

编辑

父亲名为黄克食,母亲的名字为李娣妹,一共生下六个子女,其中黄应添为长子 。

大正14年(1925)娶南庄的蔡月妹为妻子,婚后4年逝世,育有一女黄梅莺。

昭和4年(1929)娶台中州大屯郡西屯庄廖来枝四女廖溅,育有一子黄德全、一女黄兰莺。

昭和10年(1935)娶青森县三户郡八日町佐藤又次郎二女佐藤ソヨ,育有五女黄琴惠、黄爱淑、黄琴雅、黄美惠、黄纯惠:二子黄义杰、黄世光[9]

  • 《组织学》
  • 《细胞学》
  • 《图解助产学》
  • 《虫样突起图解手术学》
  • 《吐粪症图解手术学》
  • 《肾脏摘出学》
  • 《胃切除学》
  • 《疝气手术学》
  • 《四肢切断术》
  • 《儿唇手术学》
  • 《包皮手术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宋纪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布農中會崁頂教會歷史沿革與現況(戰後1947年至2006年). 台南: 台南神学院道学硕士论文. 2007: 22. 
  2. ^ 施添福. 臺東縣史人物篇. 台东县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 2001: 278-279 [2024-04-24]. 
  3. ^ 施添福. 臺東縣史人物篇. 台东县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 2001: 278-279 [2024-04-24]. 
  4. ^ 胡文池. 憶往事看神能(新增訂版). 台北: 人光出版社. 1997年7月: 79-88. 
  5. ^ 宋纪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布農中會崁頂教會歷史沿革與現況(戰後1947年至2006年). 台南: 台南神学院道学硕士论文. 2007: 20. 
  6.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东部中会. 關山教會簡史.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东部中会. [2024-04-24]. 
  7. ^ 施添福. 臺東縣史人物篇. 台东县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 2001: 279-280 [2024-04-24]. 
  8. ^ 施添福. 臺東縣史人物篇. 台东县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 2001: 279 [2024-04-24]. 
  9. ^ 施添福. 臺東縣史人物篇. 台东县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 2001: 280 [2024-04-24]. 
  10. ^ 吴桐. 《台灣醫師名鑑》. 台中市中正路106号: 干记印书局. 1954年: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