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L族引擎

马自达L族引擎是由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研发、生产的往复式活塞直列四缸汽油引擎,其排气量分别从1.8L至2.5L不等,属于旧款铸铁缸体的F族引擎的改良版本,自2001年起陆续发表。此外,曾经为马自达母公司的福特汽车也使用L族引擎,并冠上Duratec英语Ford Duratec engine之名,分别为Duratec 18 / 20 / 23和Duratec SCi等型号。

L族系列引擎均由双顶置凸轮轴控制16气孔,中间连结著正时链条。汽缸盖汽缸本体皆以铝合金制成,汽缸衬垫则为铸铁制,并采用S-VT可变气孔正时技术与不锈钢排气集管。此外,2.0L的LF-VD型与曾连续三年获选为华德十大最佳汽车引擎(Ward's 10 Best Engines)的2.3L L3-VDT型皆具有DISI(Direct Injection Spark Ignition)缸内直喷技术。

2010年福特以2.0L LF型引擎搭配GDI缸内直喷技术和涡轮增压系统,发展出新式2.0L EcoBoost型引擎,并采用自行研发的进气岐管与引擎控制系统。虽然同年10月20日马自达宣布自隔年起不再发展MZR引擎,改以油耗表现更佳的SKYACTIV引擎取代[1];但是福特仍继续生产Z族与L族引擎,以供给其Duratec和EcoBoost直列四缸引擎。

1.8L(L8-DE型 / L8-VE型)

编辑

排气量1,798c.c.的L8-DE型L8-VE型引擎之缸径83.0mm、冲程83.1mm;最大马力为126ps、最大扭力为17.0kg·m。车型:

  1. 2002年-2008年:第一代马自达6(欧洲)
  2. 2005年-2010年:第二代马自达5
  3. 2005年迄今:第三代MX-5(欧洲)
  4. 2010年迄今:第四代Bongo[锚点失效]

2.0L(LF-DE型 / LF-VE型 / LF-VD型)

编辑
 
2.0L LF-DE型引擎

此系列引擎排气量1,998c.c.,缸径87.5mm、冲程83.1mm,压缩比10.0:1,采DOHC、16气孔之设计。按机械结构之差异命名成:

  • LF-DE型:最早先发展的基本型式。
  • LF-VE型:增加S-VT可变气孔正时系统[2],最大马力145ps /6,500rpm,峰值扭力18.5kg·m / 4,500rpm。
  • LF-VD型:增加DISI(Direct Injection Spark Ignition之缩写)缸内直喷技术,最大马力151ps / 6,200rpm,最大扭力19.7kg·m / 4,000rpm。

车型:

  1. 2002年-2008年:第一代马自达6
  2. 2003年-2009年:第一代马自达3
  3. 2004年迄今:福特EcoSport英语Ford EcoSport
  4. 2005年-2010年:第二代马自达5
  5. 2005年迄今:第三代MX-5(欧洲)
  6. 2008年迄今:Biante
  7. 2008年-2012年:第二代马自达6
  8. 2009年迄今:第二代马自达3
  9. 2010年迄今:第三代马自达5

2.0L(LF-VDS型)

编辑

排气量、缸径、冲程等与前述LF-VD型引擎相同,但是配置了新开发的i-Stop怠速熄火系统,能在驾驶者踩下煞车使汽车静止时自动关闭引擎,放开煞车后重新启动引擎,以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3]。日规版最大马力150ps / 6,200rpm,峰值扭力19.0kg·m / 4,500rpm。车型:

  1. 2009年迄今:第二代马自达3
  2. 2009年迄今:Biante
  3. 2010年迄今:第三代马自达5

2.3L(L3-DE型 / L3-VE型)

编辑

排气量2,260c.c.的L3-DE型与搭配S-VT可变气孔正时技术的L3-VE型引擎,缸径87.5mm、冲程94mm,采直列四缸、DOHC、16阀门之设计。其中日规版本压缩比达10.6:1,最大马力169hp / 6,500rpm,峰值扭力21.8kg·m / 4,000rpm;美规版本之压缩比则为9.7:1,最大马力156hp[4] / 6,500rpm,峰值扭力150lbs·ft / 4,500rpm。车型:

  1. 2000年-2010年:第一、二代马自达Tribute
  2. 2002年-2008年:第一代马自达6
  3. 2003年-2009年:第一代马自达3
  4. 2006年-2016年:第三代马自达8
  5. 2008年-2018年:马自达Biante

2.3L DISI Turbo(L3-VDT型)

编辑

排气量2,260c.c.的L3-VDT型之缸径为87.5mm、冲程94.0mm,采直列四缸、DOHC、16阀门之设计,搭配DISI(Direct Injection Spark Ignition)缸内直喷技术与涡轮增压,美规版可榨出245ps / 5,000rpm的最大马力、35.7kg・m / 2,500rpm的峰值扭力;日规版则为264ps / 5,500rpm的最大马力、38.7kg・m / 3,000rpm的最大扭力[5]。此外,该具引擎也曾连续于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获选为华德十大最佳汽车引擎(Ward's 10 Best Engines)之殊荣。车型:

  1. 2006年:Mazdaspeed Atenza / Mazdaspeed6 / Mazda 6 MPS
  2. 2006年:Mazda 3 MPS / Mazdaspeed3
  3. 2006年迄今:第三代MPV(仅限日本)
  4. 2006年迄今:CX-7
  5. 2007年:概念车叶风

2.5L(L5-VE型)

编辑

排气量2,488c.c.的L5-VE型引擎之缸径为89mm、冲程100mm,压缩比9.7:1。采用直列四缸、DOHC、16阀门之设计,具S-VT可变气孔正时系统。美规版本最大马力167hp / 6,000rpm、最大扭力168lbs·ft / 4,000rpm;澳规版本最大马力164hp / 6,000rpm、峰值扭力227N·m / 4,000rpm。车型:

  1. 2006年迄今:CX-7
  2. 2008年-2012年:第二代马自达6
  3. 2008年迄今:第二代Tribute北美洲地区)
  4. 2009年迄今:第二代马自达3
  5. 2010年迄今:第二代BT-50
  6. 2013年迄今:第三代马自达8中国地区)

MZR-R型

编辑

在2006年年尾时,马自达同意位于英国英格兰埃塞克斯郡先进引擎研究公司英语Advanced Engine Research(Advanced Engine Research, Ltd.,通常缩写成AER)开发MZR-R型引擎作为赛车竞速用。此具2.0L MZR-R型引擎乃基于MZR引擎之汽缸本体,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设计。这具引擎在2007年的美洲利曼系列赛(American Le Mans Series)中首度使用,由波多黎各裔职业赛车手赫拉尔多·博尼利亚(Gerardo Bonilla英语Gerardo Bonilla)领军的马自达车队用来代替旧有的20B型转子引擎。

内部链接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参看(英文)【MAZDA】Mazda Reveals Next-Generation 'SKYACTIV' Technolog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参考(英文)Protege Engine Inf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之列表比较。
  3. ^ 参看(英文)【MAZDA】Idling Stop Technolog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文。
  4. ^ 这是2007年至2009年生产的数据,2004年至2006年生产的引擎稍微提高至160hp。
  5. ^ 参看(日语)マツダ:マツダスピードアクセ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