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加彩青花瓷的一种装饰技法,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组合而成。在起自身演化中,技法从单一到繁复,釉上彩由单色到多色。在此以釉上加彩数量分类为:青花单彩(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等)、青花双彩(如青花红绿彩、青花黄绿彩)、青花五彩(泛指使用三种以上的釉彩)。[1]

技术前提 编辑

青花双勾填色技法的出现 编辑

宣德朝,双勾填色技法为青花瓷的主要画法,但仅有部分的青花加彩瓷使用釉下青花勾勒线条、釉上彩填色的斗彩技法。至成化年间,双勾填色技法已经是青花瓷的基本画法,而青花加彩瓷也大多采用前述的斗彩技法。由于青花和青花加彩使用双勾填色笔法具有一致性,可以推断青花瓷的双勾填色技法为青花加彩的技术前提。

釉上五彩工艺的成熟 编辑

釉上五彩的工艺技术发展至元代时已十分成熟,可视为青花五彩的技术基底。

复合彩方法的创造 编辑

复合彩的生产步骤为,首先烧出釉下彩后,接著以釉上彩绘画,再经过第二次烧制而成。此工艺由宋元磁州窑创造,元代景德镇窑受此装饰方法影响,后来便应用于青花瓷[2]

发展历程 编辑

明早期(永乐、宣德年间) 编辑

青花瓷最初在元代创烧乃至于趋近成熟,永乐朝的青花瓷在此基础上,出现一种在青花之上添加金彩的装饰手法,是首次出现的青花加彩,称作青花金彩。此时青花加彩的初始品类还有青花红彩与青花红绿彩,但直到宣德朝才有较多的产量。

其中,青花红彩作品相较于先前的青花釉里红,较容易成功,品质也更加稳定。在装饰上,从青花与釉上红彩之比例来看,有的以青花为主,有的则以红彩为重,如海水海兽纹杯就有两种装饰,一种青花画海水、红彩画海兽,另一种则相反。此外,两者各自发展其独立的纹饰以构成图面,与后来成化年间的斗彩相比,其配合度并不密切。而在宣德朝以后,青花红彩作为传统的品类,各代皆有仿制但风格有别。

最后,从文献纪载与实物资料上都证明了宣德年间已有成熟的青花五彩,但仍处于初创阶段,因此,多样的装饰手法为此时特点,分为两类:一类则以青花勾勒轮廓线,再使用釉上彩填入颜色,后来演变出成化斗彩;另一类由青花和釉上彩各自独立绘画出纹饰的局部,拼逗出整个纹饰,后来则演变为嘉靖万历五彩。现存文物的主题纹饰皆为莲池鸳鸯纹,后代多有仿制,但纹饰画法与画面结构逐渐不同。[3]

明中期(成化) 编辑

明中期官窑风格从恬静轻盈的娟秀之美,转变为雄浑瑰丽的阳刚之气,以成化朝的发展最为突出特殊,狭义上会将成化官窑所生产的青花加彩称为斗彩,而广义的斗彩则指称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互配合组成纹饰的工艺特征,涵盖所有青花加彩。

而成化斗彩除了承袭宣德五彩的青花双勾后釉上彩填色这一基本画法之外,还增加了点彩(在青花纹饰上加绘釉上彩彩点)、染彩(在青花轮廓外侧渲染釉上彩)、覆彩(在绘成的青花纹饰上覆盖釉上彩)等方法,此时的釉色也非常丰富,有十多种,基本色调中又分成几种,器型多轻盈小巧,装饰风格则带有诗意般的典雅精致。[4]

明后期(嘉靖、万历) 编辑

明后期的青花加彩分为仿成化朝为主的斗彩,以及源自宣德朝却又自成风格的青花五彩。

嘉靖万历朝的青花五彩以繁缛华丽、热情奔放为特征,注重装饰性和画面的整体效果,此时期的青花五彩有一部分作为贸易瓷,如嘉靖五彩鱼藻纹壶/罐,在日本白鹤美术馆、日本福冈市美术馆、日本畠山记念馆、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皆有看到类似的纹样,且对日本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艺术瓷生产都有重大影响。在绘画方法上,少见青花双勾釉上彩填色的作法,而是分别用青花双勾并填色和釉上彩双勾并填色组成画面,既继承了传统青花五彩工艺,也有创新的改良,将釉彩与胎体装饰结合,使用堆贴、雕塑、镂空、刻画等方法,使装饰从平面走向 立体,更具视觉冲击力。

此外,也因生产瓷器上分工的细化,让此时期的装饰纹样朝向图案化发展,且由于每个工匠只知道自己所画的内容,重复绘画使他们的技巧日益纯熟,然而,纹饰间的相互配合生硬,画面显得松散,绘画方法呈现工匠化,最后,分工的细化也导致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如工业制程般,虽提高工作效率,也遏止工匠的创造力。[5]

影响 编辑

由于以朝鲜窑业技术为基础的有田烧瓷器并没有“色绘”技术,然而,日本上流阶层从16世纪以来就有使用中国“色绘”(釉上彩)瓷器的习惯,1644年前后,明末内乱使得中国瓷器输出锐减,日本国内市场便开始自行尝试生产,以取代中国色绘瓷器的迫切需求,便有了装饰技术的革新,也就是“色绘”(釉上彩)技术的出现,初期多模仿中国外销瓷的装饰风格,后来逐渐发展出其独特风格。

重要作品 编辑

明永乐 青花描金卷草莲塘碗 编辑

高6.5公分,口径25.0公分,底径5.5公分。 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 青花描红云龙纹合碗 编辑

通盖高10.2公分,碗高7.3公分,足径9.7公分,口径17.4公分,深6公分。 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 鸳鸯莲池纹盘 编辑

藏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编辑

高3.8公分,口径8.1公分,底径4公分。 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罐 编辑

藏于大都会美术馆。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朱裕平. 明代青花瓷.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2015: 335. ISBN 9787533022914 (中文). 
  2. ^ 叶佩兰. 明清彩瓷鑒定. 北京: 印刷工业. 2011. ISBN 9787514201314 (中文). 
  3. ^ 朱裕平 2015,pp.335-337.
  4. ^ 沈千涵 2011,pp.1-208.
  5. ^ 叶佩兰 2011,pp.88-187.

参考论文 编辑

  • 沈千涵.成化时期官窑斗彩瓷器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学位论文.201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