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友妹(排湾语:Tjavaus.Alunguyan,1943年-),出生于台东县太麻里乡大王部落(Tjavalji),2021年由文化部登录认定重要传统工艺“排湾族Kinavatjesan传统刺绣”保存者。[1]

陈利友妹的刺绣技艺主要传承自母亲,从小帮忙穿针递线,看著大人刺绣,小学1年级时,已能拿针线绣出图样来[2]。国小毕业后进入乡公所工作,16岁时参加乡公所提供的3个月免费裁缝班,续至裁缝班讲师高雄的工作室上班后返乡在太麻里“周春花洋裁店”当助手,1963年起配合丈夫从事的长途大货车司机工作,第二次离乡,携儿带女在台东县太麻里和台东市、台东县太麻里和高雄市之间来回浮居。1974年,定居高雄十二年,在加工出口区工厂担任两、三年裁缝员,之后转作家庭代工五、六年。1982年,陈夫因中风退休,在高雄市治疗,1986年全家搬回台东县太麻理乡大王部落,开设小杂货店,兼做洋裁和刺绣商品,担起家计。[3]1991年,陈女士的刺绣作品受到注意,受邀在老爷酒店等地寄卖,因而成立“陈妈妈工作室”。[4]

陈利友妹出生在头目家族,头目在排湾语里称为mamazangilan。外曾祖父Tauiyung Mavaliu是加拉班社头目兼台东厅太麻里总头目,外曾祖母Buzaran,是巴卡罗群安朔部落(Aljungic)头目的掌上明珠,具有巫师身份。[5]自幼跟著母亲学习刺绣、服 饰制作,每逢庆典、婚嫁,即有人委 托裁制服饰,成为排湾族所称的 pulima (工艺能手者)。她将十字绣运用现代精致质材的布料,再加上改良传统样式并将原住民各种图腾以十字绣法加上颜色鲜艳的对比色彩,呈现不同面貌的作品。[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国家文化资产网. 陳利友妹. [202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3). 
  2. ^ 高依汾. 【藝週末.藝週工藝之美】保存排灣族傳統刺繡─完美女人Lavaus陳利友妹. 自由时报. 2022-12-03 [2023-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2). 
  3. ^ 刘柳书琴. 一個太麻里排灣族家庭的「臺東─高雄」游移:國寶藝師陳利友妹的舊鄉新家啟示. 原住民委员会原住民族文献.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4. ^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陳利友妹. cloud.culture.tw.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5. ^ 郑锦晴. 東縣台東首位傳統刺繡人間國寶陳利友妹. 中华日报. 2021-11-30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6. ^ 東縣台東首位傳統刺繡人間國寶陳利友妹. 中华新闻云 / China Daily News. 2021-11-30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