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全(1114年—1169年)[1],字无庵昆山(今中国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昆山镇氏子,为南宋平江静济寺沙门,禅宗六祖惠能大鉴禅师下第十七世孙,禅门高僧[2]

生平 编辑

法全法师生来性格温和淳正,德品不凡,幼年时恳请父母允命依东斋寺道川禅师出家为僧,出家后精勤参悟生死大事,一日行经静济寺大殿前,头无意间撞上梁柱,忽然大悟,身旁的人见他身上晃然光彩飞动,却不自知。从此以后,法师遍参名山道场,参庆元府育王山佛智端裕师接承为其法嗣[2]

初住持安吉道场寺,后迁平江静济寺,于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二十五日,法全禅师将示寂时,弟子们求禅师留偈遗世,禅师瞪目下视不发一言,弟子不悟,众又再请,法全禅师提笔写下“无无”二字,便生死自由,坐化而逝,阇维 [注 1] [3]后得五色舍利,供塔于金斗峰[2]

法嗣 编辑

师长 编辑

  • 释道川
  • 佛智端裕

弟子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阇维也作耶维、荼毘,译为焚烧,也就是火化的意思,印度佛教僧人死亡多行火化。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代 释如惺,《大明高僧传》卷八[4]

参考来源 编辑

  1. ^ 法鼓佛教學院-人名規範檢索-法全. [2017-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2. ^ 2.0 2.1 2.2 大明高僧传第8卷,习禅篇第三之四,平江静济沙门释法全传十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BETA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3. ^ 丁福保.   荼毘. 维基文库 (中文). 
  4. ^ 释如惺.   《大明高僧傳》. 维基文库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