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病比(nurse–patient ratios)是指医院护理人员和照顾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平均每个护理人员照顾病人的数量。若以医院全日的平均护病比,其计算方式为:

医院床位数 × 占床率 × 3 ÷ 每日三班护理人员上班的总人数[1]

其中护理人员数包含护理长及护理人员,不含专科护理师实习护士[1]

护病比可反映医院的护理人员人力是否足够,也和病人的恢复情形有关[2]。护病比越高,表示每位护理人员需照顾病人越多,也会造成病人死亡率的上升。

欧洲提出最佳的护病比为1:6。

各国情形 编辑

中华民国 编辑

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曾提出在他2016年卸任前,护病比要达成1:7的目标[3],中华民国在2015年医院评鉴的基准是全日平均护病比为1:9(医学中心)、1:12(区域医院)及1:15(地区医院),而2013年的平均护病比为1:13,是世界排名第一[4]

卫生福利部在2024年调整护病比,医学中心白班,小夜和大夜的护病比标准分别为1:6, 1:9和1:11,区域医院白班,小夜和大夜的护病比分别为1:7, 1:11和1:13,地区医院则分别是1:10, 1:13和1:15[5]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全院全日三班護病比(參考格式) (PDF). [2016-05-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8-20). 
  2. ^ 台大急診怒吼:護病比超標逾倍 病人風險暴增. [2016-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8). 
  3. ^ 慶祝護師節 馬自嘲「死亡之握」. [2016-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3). 
  4. ^ 世界第一!台灣「護病比」1:13奪全球之冠. [2016-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1). 
  5. ^ 三班護病比標準公布3月上路 輪夜班最高可領2.1萬獎金. 2024-01-26 [2024-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