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汝萃(1569年1月26日—17世纪),天遇,号绿岩湖广荆州府石首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袁汝萃早年出身国子生,以《书经》中万历十六年(1588年)湖广乡试举人第六十五名[1],二十九年(1601年)会试中式第一百七名[2],成三甲第五十一名进士,获授河间府教授[3],转四川富顺县知县,为治宽严得体,操纵有方,听讼判决如流。又复敦崇学校,一时人士均受陶铸,古循良之遗也[4]。历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四川布政司参议、四川按察副使。天启初,以奢安之乱,因老疾病重,弹压无力被弹劾罢职[5][6]

家族

编辑

曾祖袁惇,教授。祖父袁宗辙,岁贡。父亲袁腾,母亲曾氏。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同治《石首县志·卷五·选举志》:(万历)十六年戊子科 解元吴化 袁汝萃
  2. ^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登科录》:袁汝萃 贯湖广荆州府石首县民籍,国子生,治《书经》,字天遇,行二,年三十三,正月初十日生。曾祖惇 教授,祖宗辙 岁贡生,父腾,母曾氏,继母张氏,永感下,兄汝霖 中书舍人、汝昌 贡士、汝是 工科都给事中、汝英,娶孟氏。湖广乡试第六十五名,会试第一百七名。
  3. ^ 《河间府志》
  4. ^ 《富顺县志》
  5.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八》:天启二年正月庚戌,兵科给事中李遇知言:成都被围三月,幸川北一路仅存呼吸,倘贼勾连犬□回犷据守,汉南不过丸泥封关,而西南半壁收复无计矣。督臣张我续宜速出连云,直抵成都,倒悬可解。道臣袁汝萃二竖为祟,议论沸腾,非得威信素著,无以资弹压。
    南京吏科给事中姜习孔等、十三道御史郭一鹗等以大计纠劾……四川按察司副使徐久德、袁汝萃……等,疏下部院。
    吏部会都察院考察天下诸司官员,袁汝萃、梅国楼俱老疾,并府州县杂职等员分别考察,奉旨褫职、闲住、致仕、降调各有差。
  6. ^ 同治《石首县志·卷六·人物志》:袁汝萃,字绿岩,万厯辛丑进士,仕至参议。居官勤慎,里居能济人之缓急。 旧志
官衔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龙国禄
明朝河间府教授
1630年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刘烜
前任:
柯文
明朝富顺县知县
1602年-1607年
继任:
黄大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