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候(hòu),为中国古官名。在春秋时期本为掌管山泽之官。南北朝时期北朝开始出现同名军职,与前者并无演变关系。

沿革 编辑

春秋时期齐国初设[1]。《左传》:“薮之薪蒸,虞候守之。”《疏》曰:“水希曰薮,则薮是少水之泽。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为名也。”

南北朝时期北魏边镇的低级军吏职称[1]宇文泰西魏始置虞候都督[1]五代各朝沿设具“虞候”一词的军职[1]都虞候为高级武官,也有低级武职如将虞候院虞候和作为官僚侍从跟班的虞候,如《水浒》中陷害林冲陆谦[1]。因此官名近代以来不再使用,易读错为“虞侯”。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徐连达 (编). 中国官制大辞典. 上海: 上海大学. 2010: 601. ISBN 978-7-81118-556-0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