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辽士清唱剧

埃克托·柏辽兹的清唱剧作品,主要指其在1826年至1830年期间,五度竞逐罗马大奖所专作的作品。在当时,清唱剧虽然已经不是热门曲类,不过由于长度适中的关系,对于青年作曲家而言仍十分具有鉴别度。[1]除了1826年止步初赛之外,白辽士共四次晋级决赛,据此作有四部清唱剧作品,分别是:

  • 《奥菲欧之死》(La mort d'Orphée),1827年
  • 《艾米妮》(Herminie),1828年第二奖
  • 《克利欧佩特拉之死》(La mort de Cléopâtre),1829年
  • 《撒当拿帕之死》(La mort de Sardanapale),1830年第一奖
白辽士像,皮埃尔·佩蒂作品

在自己的自传回忆录中,白辽士将参加罗马大奖的五年视为自己对抗法国音乐界保守主义的初战,这包括了相当知名的作曲家如凯鲁比尼布瓦尔迪厄伯顿英语Henri-Montan Berton等人。

20世纪以来,乐界对《克利欧佩特拉》的兴趣有所提升,女高音与次女高音歌者们亦会选唱其中的音乐片段。

应用

编辑
  • 作曲家曾亲自销毁《奥菲欧》和《撒当拿帕》的手稿,将其音乐素材另作他用。
  • 《艾米妮》第一乐章的主题,后来被使用在《幻想交响曲》当中。[2][3]

录音节选

编辑
  • 比阿特丽斯·乌里亚-蒙松(饰克利欧佩特拉)、米歇尔·拉格朗日(饰艾米妮)、丹尼尔·加尔维斯-巴列霍(饰奥菲欧、撒当拿帕),Nord-Pas-de-Calais地区合唱团,里尔国家交响乐团,Jean-Claude Casadesus指挥,Harmonia Mundi,1994年-1995年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Shen 2008,第8页
  2. ^ Shen 2008,第3–4页
  3. ^ Steinberg, Michael. "The Symphony: a listeners guide". p. 61-6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文献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