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闰鱼属名:Bannhuanaspis)是属于盔甲鱼纲的原始鱼类,头甲长约 15 公分,宽约 14 公分,是越南已知最大型的盔甲鱼类。班闰鱼生存于泥盆纪早期的埃姆斯期,化石系在1991年发现于越南北部北太省Tỉnh Bắc Thái富良县(今太原省富良县)的杜城Đu)附近;属名中的“班闰”(Ban Nhuan)是指发现地,位于杜城的东北方[1]

班闰鱼属
化石时期:泥盆纪早期, 400–395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盔甲鱼纲 Galeaspida
目: 多鳃鱼目 Polybranchiaspidiformes
科: 多鳃鱼科 Polybranchiaspididae
属: 班闰鱼属 Bannhuanaspis
Janvier et al., 1993
模式种
武曲班闰鱼
Bannhuanaspis vukhuci

Janvier, Tông-Dzuy & Ta-Hoa, 1993

物种描述 编辑

本属的模式种武曲班闰鱼B. vukhuci),由法国古生物学家 Philippe Janvier英语Philippe Janvier 等人于1993年发表,种名来自越南河内地质博物馆(Geology Museum, Hanoi)的古生物学家邓武曲(Đặng Vũ Khúc)。正模标本是一具不完整的头甲,大致呈盾牌状,两侧胸角相较于多数盔甲鱼明显较短也较钝,在靠近最后面处最宽约 14.5 公分,属于大型的盔甲鱼[1]

最初 Janvier 等人在描述班闰鱼时,提及在另一具班闰鱼头甲化石上的侧线感觉管(lateral line canals)并未完全封闭,而是出现有间隔的短裂隙,从而推测这是为了能沟通外界水体,以往从未有盔甲鱼被发现具有这个特征。同样的特征在后来一具出土于越南河江省廖角山多鳃鱼Polybranchiaspis liaojiaoshanensis)化石上也被发现,而多鳃鱼在 Janvier 等人的论文中正是整体上最接近班闰鱼的盔甲鱼。但在2014年,来自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刘玉海等人的一份研究针对数个多鳃鱼化石进行审视,认为多鳃鱼的感觉管裂隙很可能只是保存条件和外模制作过程不当所导致的假象[2]。若上述反证成立,那么班闰鱼的感觉管也可能并非如 Janvier 等人所描述的具有裂隙。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Janvier, P.; Tông-Dzuy, T.; Ta-Hoa, P. "A new Early Devonian Galeaspid from Bac Thai Province". Palaeontology. 1993, 36: 297–309 [2017-07-31]. ISSN 0031-02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2. ^ 刘玉海; 盖志琨; 朱敏. "关于盔甲鱼类若干问题的讨论" (PDF). Vertebrata PalAsiatica(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4, 52 (4): 349–363 [2017-08-01]. ISSN 1000-3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07). 
  3. ^ Zhu, M.; Gai, Z.-K.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galeaspids (Agnatha)" [盔甲鱼纲(无颌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Vertebrata PalAsiatica(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6, 44 (1): 1–27 [2017-07-31]. ISSN 1000-3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