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淮

臺灣大甲人,日治時期第一位臺籍電氣工程師

朱江淮(1904年—1995年4月13日),博光仲谋台中市大甲区人,大甲帽席事业钜子朱丽之次子。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部电气科毕业,台湾第一位电气工程师,历任台湾电力株式会社营业课课长、台湾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协理、台湾省政府建设厅长等职,任内最大贡献是促成了“大甲溪综合开发计划”。

生平 编辑

朱江淮是台籍第一位电气工程师,大甲公学毕业,就读淡水中学,1920年转学到日本,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电器工程毕业,四十年工程生涯,参加日月潭电力建设、推广用电,历经战后接收、修复、扩充及发展工作。

朱江淮回台后加入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但是一直担任业务部门用电推广工作,也无法接触核心的技术业务,薪水也和日本籍员工有差异[1]

1942年(昭和17年)5月,台电会社举行大甲溪事业兴工典礼,预计八年内开发完成,后因日本战事失利,中途停止。大甲溪电力工程计划原本是由土木部长增谷悠负责,计划中断后,依规定交由该部助理工程师尤澄澈保管,副本则交由朱江淮保管。朱江淮是由前台电社长松木干一郎介绍入社,一直服务于业务部的企划颗曾服务于企划课,对该工程略有所知。

1946年1月1日台湾电力公司成立,朱被任命为业务处副处长兼营业课长,是台籍的第一位副处长,当时台电装置容量32万瓩但仅能发出3.2万瓩的电,朱整顿业务加强收费取缔窃电以改善公司之财务,并向技术协理黄煇建议督请机电处依序处理:先修复日月潭发电所,再修复各地被美机炸毁的发电及变电设备,最后是完成日本人尚未完成的三大工程—乌来天冷(1952年完工)和雾社发电所[2][3]

1954年7月,台湾省临时省议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临时动议,通过建议政府刻速进行“大甲溪综合开发计划”,隔年成立“大甲溪综合开发促进委员会”,朱江淮被聘为顾问。1957年朱江淮荣任建设厅长,促进了“大甲溪开发计画”与“台中港重建”两大建设。1969年7月自台电退休。1971年任台湾肥料公司董事长。1995年4月13日辞世,享耆寿91岁 。经朱江淮口述、朱瑞墉整理《朱江淮回忆录》上、下各一册。[1][4]

参考 编辑

  1. ^ 1.0 1.1 coreplus+. 朱江淮 致力實踐「台電一家」精神. 台电 70 专刊 企业人文. [2017-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2. ^ 朱瑞墉. 台電月刊652期. tpcjournal.taipower.com.tw. [2017-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英语). 
  3. ^ 大甲溪的故事,朱瑞墉
  4. ^ 朱瑞墉. 憶父親朱江淮先生(瑞墉). www.laijohn.com. [2017-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