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颤(英语:Frisson),也称为美学上的抖颤(aesthetic chills)或音乐上的抖颤(musical chills),是一种对听觉及/或视觉刺激犒赏系统的心理生理反应,经常诱发令人愉悦或其他积极正向的情感状态和短暂性感觉异常英语Paresthesia(皮肤发麻或抖颤),有时会伴随著竖毛(鸡皮疙瘩)和瞳孔放大(瞳孔扩张)[1][2][3][4]。这种感觉通常出现于伴随著皮肤发麻的轻度到中度对音乐的愉悦的情感反应[1];竖毛和瞳孔扩张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发生[3][4]。心理学的要素(即愉悦的感觉)及生理学的要素(即感觉异常、鸡皮疙瘩及瞳孔放大)分别由犒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介导[3][4]

竖毛(鸡皮疙瘩)是抖颤的物理部分。

原因 编辑

违反音乐预期 编辑

在节奏、谐调及/或旋律上违反了某人直截了当的行为或隐含期望都是与音乐性抖颤相关的前提。音量大、很高或很低的频率,或快速变化的声音(意想不到的和声、调制的时刻、旋律似的倚音)经已显示出会引起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唤起。一项研究表明,ANS的激活与抖颤具有一致很强的相关性,而阿片类药物拮抗剂可以阻止音乐的抖颤[1]

情绪化感染 编辑

造成抖颤起因的另一种解释是情绪化感染,这表明感知的情绪强度会促使抖颤以一种类似于感知的悲伤情歌的方式可以让听众以一种移情反应来感受到他们的悲伤[1]

神经基质 编辑

实验研究还显示,在抖颤期间出现刺痛感的同时,伴随著皮肤电活动英语Electrodermal activity(皮肤电导)也增加了—这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作介导—而且刺痛的强度跟交感神经激活的程度呈正相关[3]。抖颤与竖毛、瞳孔放大和生理学的唤醒相关,所有这些都是由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介导的[3][4]。所有这三个大脑结构已知都包含享乐热点英语Reward system#Pleasure centers,负责产生愉悦认知的大脑区域[5][6][7]。由于音乐诱发的欣快可以在没有发麻或竖毛的情况下发生[4],一篇评论的作者假设,在抖颤期间对音乐的情感反应引起了交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发麻的感觉[4]

其他相关 编辑

参见 编辑

  1. ^ 1.0 1.1 1.2 1.3 Harrison L, Loui P. Thrills, chills, frissons, and skin orgasms: towar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transcendent psychophysiological experiences in music.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4, 5: 790. PMC 4107937 . PMID 25101043. doi:10.3389/fpsyg.2014.00790. 
  2. ^ Colver MC, El-Alayli A. Getting aesthetic chills from music: The connection betwee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friss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May 2016, 44 (3): 413–427. doi:10.1177/0305735615572358. 
  3. ^ 3.0 3.1 3.2 3.3 3.4 Mori K, Iwanaga M. Two types of peak emotional responses to music: The psychophysiology of chills and tears. Scientific Reports. April 2017, 7: 46063. Bibcode:2017NatSR...746063M. PMC 5384201 . PMID 28387335. doi:10.1038/srep46063. 人们有时会经历一种对艺术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以前有研究表明,听音乐时感到抖颤的情感体验高峰(鸡皮疙瘩或发抖)涉及心理生理觉醒和一个犒赏的效果。然而,人们仍然不理解情感高峰的许多方面。现时的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观点,即眼泪达到的情绪反应峰值(哭泣及哽咽)。一项心理生理实验显示自我报告的抖震增加了皮肤电镀活动和主观性的觉醒,尽管抖震和流泪都会引起愉悦和深呼吸,而眼泪于心跳加速期间能产生缓慢的呼吸。一首引起抖震的歌被认为是既快乐又悲伤,而歌曲引致的流泪被认为是悲伤的。催泪的歌被认为较寒意的歌曲更平静。这些结果表明,眼泪从悲伤中带来快乐,而它们在心理生理上是平静的;因此,心理生理反应可以区分抖颤与流泪。...
    因为这种抖颤是个明显、离散的事件,并具有在情感研究中被音乐激发的优势,以前的研究透过测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经已通过对音乐抖颤的心理生理反应。迄今为止,实证研究已经反复表明,音乐的抖颤随著皮肤电活动(EDA)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而增加。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抖颤与瞳孔直径增大有关,而抖颤与SNS活动(SNS10,11,12,13,14)之间的差异存在著正向关系。脑部影像研究还表明,抖颤会激活与犒赏系统相关的大脑区域,例如腹侧纹状体、眶额皮质和腹侧前额叶皮层16,17。此外,音乐抖颤伴随著犒赏多巴胺于尾状核和在纹状体18中的伏隔核释放。因此,抖颤的体验似乎会为听众带来生理上的觉醒和犒赏。
     
  4. ^ 4.0 4.1 4.2 4.3 4.4 4.5 Tihanyi BT, Ferentzi E, Beissner F, Köteles F. The neuropsychophysiology of tingling.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February 2018, 58: 97–110. PMID 29096941. doi:10.1016/j.concog.2017.10.015.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有关皮肤相关的特殊感觉—刺痛感的最新科学知识。该术语是指位于皮肤表面的感觉转变,跟疼痛与热感无关。我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宽泛和模糊的描述,是因为刺痛感是个私人的质量型体验,不能轻易地用语言表达和交流(1982年积逊)。因此,刺痛感是涵盖了各种感觉的总称。
    医学把刺痛感统称为感觉异常,即一个人没有明显物理原因的身体感觉(2017年NINDS)... 刺痛感与各种情绪状态有关,这跟正面兴奋和充满活力的感觉有关〔2005年艾恩(Ayan);2005年浴室制造者&安飞士(Bathmaker & Avis);1991年古尔德(Gould)〕。它也与高尚情操有关,即由目睹人类道德美德行为触发的愉快的积极道德情感〔2003年海特(Haidt)〕。... 由于刺痛感或震颤与正面和负面的广泛情绪,以及一般的觉醒有关,有建议认为它们涉及至少由两个独立的因素组成:发麻的鸡皮疙瘩及冷颤。前者跟较大的惊喜、享受与进取的动机有关,而后者跟厌恶、恐惧、悲伤和回避动机有关(2012年马鲁斯金、察殊&艾略特)。... 跟情感有关的刺痛感背后的实际机制可能由对享乐体验的深入研究实例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情感高峰的体验通常伴随著抖颤或发抖。在此类别中,音乐似乎是最频繁触发到发抖的原因,体验大多出现于颈项和手臂上(2014年哈里森&路易)...
    一个相关的现象是最近对ASMR的描述(2015年巴拉特&戴维斯)。它的特征是从头部后方产生的静态震颤感,然后传递到颈项、肩膀、手臂、脊柱和腿部,使人感到放松和警觉。跟发抖类似,它可以由多种外部刺激所触发,但也可以由内部所触发,例如集中注意力,回忆先前ASMR的记忆,冥想,情绪或精神状态的改变。它也与亲密,交流或正念的体验相关。它亦与亲密行为、交流或正念相关(2015年小林(Kobayashi))。
    关于神经系统的背景,一项神经造影研究表明,抖颤的程度与腹侧纹状体和眶额皮质(即犒赏系统回路的中心)、岛叶和前扣带皮层的活动相关(2001年血液&扎托雷(Blood & Zatorre))。情感上的参与可能会引起同情心的唤醒,反过来又会被认为是震颤的感觉(2010年格雷威等(Grewe et al.))。假设令人愉悦的震颤感是由情感过程引起的,而不是相反,事实证明大部分人于听音乐时经历ASMR,即使在没有震颤感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正面的情绪(2015年巴勒特&戴维斯)。
     
  5. ^ Berridge KC, Kringelbach ML. Pleasure systems in the brain. Neuron. May 2015, 86 (3): 646–664. PMC 4425246 . PMID 25950633. doi:10.1016/j.neuron.2015.02.018. 在前额叶皮层中,最近的证据显示眶额叶皮层(OFC)和岛状皮层可能各自包含自己的其他热点(D.C. Castro等,社会科学。 神经科学,抽象)。在每个区域的特定子区域中,刺激阿片样物质或刺激食欲素的显微注射似乎增加了由甜度引起的“喜欢”的反应数量,类似于伏核(NAc)和腹侧苍白球(VP)的热点。成功确认OFC或岛中的享乐热点会是很重要,并且可能与前面提到的眶额中前部位有关,尤其是对于追踪人类对食物的主观愉悦感(2012年,乔治艾迪斯等;2005年,克林格尔巴赫;2003年,克林格尔巴赫等;2001年,Small et al.;2010年,Veldhuizen等)。最后在脑干中,背桥臂旁旁核附近的后脑部位似乎也能够促进享乐性功能的获得(2000年,Söderpalm和贝里奇(Berridge))。愉悦的脑干机制对于任何认为脑干仅具有反射性的人来说,这似乎比前脑热点更令人惊讶,但是桥臂臂旁核会引起身体的味觉、疼痛和许多内脏感觉,并且还被认为在动机中起重要作用(2012年,胡等人)以及人类情感(特别是与体细胞标记假说有关)(2010年,达马西奥(Damasio))。 
  6. ^ Richard JM, Castro DC, Difeliceantonio AG, Robinson MJ, Berridge KC. Mapping brain circuits of reward and motivation: in the footsteps of Ann Kelley. Neurosci. Biobehav. Rev. November 2013, 37 (9 Pt A): 1919–1931. PMC 3706488 . PMID 23261404. doi:10.1016/j.neubiorev.2012.12.008.
    Figure 3: Neural circuits underlying motivated 'wanting' and hedonic 'liking'.
     
  7. ^ Castro, DC; Berridge, KC. Opioid and orexin hedonic hotspots in rat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insul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4 October 2017, 114 (43): E9125–E9134. PMC 5664503 . PMID 29073109. doi:10.1073/pnas.1705753114. 在这里,我们会显示眶额皮质和岛中的阿片样物质或食欲素刺激会增强享乐对甜味的“喜好”反应,并发现第三个皮质部位,其中相同的神经化学刺激会降低正面享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