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软体

下围棋的计算机程序

围棋软体有几种不同的分类,一种是单纯以电脑为工具,透过网路下围棋,另外一种是电脑可以透过逻辑与人类(或是另外一台电脑)下棋。

网路围棋 编辑

网路上有很多服务提供对弈,这些服务使得人类棋手可以透过网路对弈,并且记录棋局事后检讨。

最早的服务是1992年二月上线的IGS[1](1996年并购后改名为Pandanet),至今还在运作。透过Client/server架构,由使用者下载软体,连上服务端的伺服器与其他使用者对弈。约2000年时,Kiseido建立了Kiseido Go Server(2006年改名为KGS Go Server),允许使用者在浏览器内直接对弈(透过Java applet),这使得对弈的便利性大增。

电脑围棋 编辑

由于围棋可能的手数过多,早期的程式都无法在没有让子的前提下与人类顶尖棋手对弈。在2016年AlphaGo出现后,证实可以透过类神经网路大幅改善效率,电脑已经可以在19x19的标准棋盘上不让子与人类顶尖棋手对弈。

格式 编辑

拿来储存棋谱的有数种格式,最有名而且使用也最广泛的是Smart Game Format英语Smart Game FormatSGF)。这个格式除了可以拿来记录棋谱以外,还可以记录变化图与解说。

参考资料 编辑

  1. ^ A Brief History of IGS, the Early Years - 1992.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