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波利(梵文转写:Buddha-pāla或Buddha-pālita[1][2][3],义为“觉-护”)或觉护尊者,北印度罽宾国比丘,唐代译经家。

事迹 编辑

传说佛陀波利出家后信心坚固,精进修行,发誓为了佛法可以舍弃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四处参拜圣人遗迹。经中曾授记文殊菩萨住在中土五台山(清凉山),佛陀波利尊者闻此,专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朝圣五台山,虔诚礼拜。

在山中,佛陀波利遇到一老者,老者问其是否取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如未取来,需回天竺带来,饶益中土众生。随后老者不见。佛陀波利随之明白这是大觉点化,便返国取好经书。

佛陀波利于永淳年间经海陆入唐。途中遇到海难,几近覆灭,佛陀波利心系使命,保护经书,等他再次醒来已身在海滩,经书没有沾湿地安放在海滩上。永淳二年(683年),佛陀波利到达长安,将经书献给唐高宗,并受昭与地婆诃罗杜行𫖮等译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谁知唐高宗认为此经神异,令赐绸三十匹与佛陀波利后,只愿供奉在宫内,未令流布民间。佛陀波利再三请求,唐高宗才将经书归还。

之后佛陀波利来到五台山附近的西明寺,与精通梵语的顺贞和尚一同重译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译经结束后,佛陀波利曾出现了严重的病象,七日七夜不食不饮,第八日才痊愈,随后前往五台山。

当佛陀波利来到五台山金刚窟,看到文殊菩萨显圣在眼前,回头唤众僧入内朝圣,可再回头,山洞里便不见了菩萨的圣光。佛陀波利明了此前山中所遇的老者正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现在自己使命已完成,文殊菩萨来接引他了。于是在山岩下坐化圆寂了。[4][5]

疑似冒名伪经 编辑

署有佛陀波利为译者名的经文有二,一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二者《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印顺法师认为,《大藏经·新纂卍续藏》中所收录的《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一卷题为“唐 佛陀波利译”,但是中国历代的‘经录’、‘藏经’都没有收录这部经,应属于疑伪经[6][7]经考证,此经内容前后不一致,疑似从各部经文拼凑而成,其咒文音译用字也不一致,对于其伪经的怀疑自古较多[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5621565. viaf.org. [202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2. ^ ISNI 0000000061404683 Buddha-pāla ( ca. 5./6. Jh ). isni.oclc.org. [202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3. ^ Buddha Pāla [WorldCat.org]. worldcat.org. 
  4. ^ 佛陀波利(fó tuó bō lì). 人名规范资料库. [201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9). 
  5. ^ 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唐定觉寺沙门 志静 述)
  6. ^ 印顺. 三、中國佛教瑣談 -四 嬰靈. 華雨集 第四册. 1993年: 126 [2018-04-19]. ISBN 957-98261-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7. ^ 漢籍全文.佛典經錄資料庫. 佛教藏经目录数位资料库. [201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0). 
  8.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是伪经,请勿受持. [2018-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