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英辩(1274年-1314年)[1],号普觉,俗姓,年幼时即发心出家,为元朝秦州景福寺沙门[2]

生平 编辑

英辩法师幼年出家为驱乌沙弥 [注 1],二十岁受具足戒,二十五岁得柏林潭法师传法授其所学,不到三年,即到秦州景福寺弘法,声誉大震,摧伏邪见,树立正法幢。由于法师天性纯真,如玉质朴,不加雕饰造作,受到大众的敬重,连士兵武夫对他也相当的尊崇,敬称他为无佛世之佛[2]

法师每得到钱财供养,都转到佛寺供养僧众,或救济贫苦困乏的人。元世祖听到他高风亮节的利他德行后,特别降旨褒奖[2]

英辩法师于延祐元年(1314年)六月庚戌日,预知时日,向大众告辞后,无疾坐化圆寂,世寿六十八岁,僧腊六十一,火化后于普觉寺后方建塔供奉[2]

法嗣 编辑

师长 编辑

  • 释柏林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代 释如惺,《大明高僧传》卷二[3]

注释 编辑

  1. ^ 年纪七到十三岁的出家众,称为驱乌沙弥(尼),因为年纪尚劣,不堪劳务,只能担任在晒食场上驱逐鸟鸦、麻雀等简单工作而得名。

参考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