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忠萃英祠位在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的道教寺庙,主要奉祀文昌帝君

历史

编辑
  • 道光十五年(1835年),监生张克厚、举人丁捷三、增生张嘉言倡建[1]
  • 光绪七年(1881年),监生张铭玉、附贡生张铭献倡修[2]
  • 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的影响,总督府要消除台湾民间信仰,不得祭拜中国神明等,大力扫荡,所有神像要烧毁。当地居民就将文昌帝君金身藏起来,历经波折后暂时宫奉于土地公庙,后来文昌帝君显灵又迁奉于张公馆
  • 民国77年(1988年),褒忠乡长苏锡王、地方人士的努力下,迁回原址(现址)。当时庙身破旧不堪,第五届委员会、各界信众的群策群力及的赞助下,进行修复。
  • 民国94年(2005年),12月竣工,终有今日的新貌。

简介

编辑
  • 文昌帝君亦称梓潼帝君。据民间传说是唐代人士张亚,原居越州,后迁居四川梓潼县,死后因种种因缘而为“ 文昌帝君”。主司考试运途及帮助读书人的文昌帝君,科举时代读书人莫不虔诚祭祀,而客家地区大多将关圣帝君、朱衣星君、魁斗星君、孚祐帝君(吕仙祖)及文昌帝君合称为“五文昌)。
  •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圣诞,除了一般善信可自由祭祀,庙方也要隆重举行祭祀典礼。祭拜文昌帝君时善信常备祭品:
    • 葱:以祈求孩子聪明。
    • 芹菜:祈求孩子勤学。
    • 蒜苗:希望孩子算术精通。
    • 桂花:可得富贵。
    • 萝卜:谐音“菜头”,求得好彩头。另外也备五牲、水果、清酒等祭品祭祀。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雲林縣採訪冊-卷三452. [201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2) (中文(台湾)). 
  2. ^ 雲林縣採訪冊-卷三452. [2017-03-2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