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嘉化

马来西亚政治人物 (1895年-1962年)、巫统创始人

拿督斯里翁·嘉化爵士(Dato' Siri Onn bin Ja'afar',1895年 – 1962年1月19日),KBE马来亚马来人政治家,曾任柔佛州务大臣。他是马来民族统一机构(英语: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的创立者,并且设置了人民信托局英语Majlis Amanah Rakyat马来语Majlis Amanah Rakyat,简称MARA),促进了马来西亚的社会经济发展。

拿督斯里
翁·嘉化
Onn Jaafar
翁·嘉化(右)及其姊(左)
第1任 巫统主席
任期
1946年5月11日—1951年8月26日
前任首任
继任东姑阿都拉曼
第7任柔佛州务大臣
任期
1947年1月1日—1950年5月11日
前任翁姑阿都阿兹阿都玛吉马来语Ungku Abdul Aziz Ungku Abdul Majid
继任赛阿都卡迪尔莫哈末马来语Syed Abdul Kadir Mohamed
个人资料
出生(1895-02-12)1895年2月12日
 柔佛麻坡县(现东甲县)武吉甘蜜
逝世1962年1月19日(1962岁—01—19)(66岁)
 马来亚柔佛新山
政党 巫统马来亚国家党
配偶Rafeah Abdullah
Che Jamilah
Che Kah
Halimah Hussein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生平 编辑

翁·嘉化幼年时,曾在英国留学了7年,之后在霹雳洲江沙的马来学校接受教育。毕业后,进入英国驻马来亚顾问署担任书记。

1915年,驻守在马来亚的穆斯林印度军人发起星洲暴动,翁·嘉化也前往星州协助当地平息暴动。

翁·嘉化的祖父和父亲曾是柔佛州的州务大臣,他跟随这一个传统,在40岁时担任柔佛州务大臣职位。

从政生涯 编辑

从1920年代开始,翁·嘉化开始在柔佛发动马来民族运动。他成为一名撰写文章声张马来人的福利的记者,其中有些文章抨击了柔佛州依布拉欣苏丹英语Ibrahim of Johor(Ibrahim of Johor)的政策。依布拉欣苏丹一向将翁·嘉化视如己出,但他的这些行为造成两人关系紧张。最后,翁·嘉化在为一家新加坡开设的英语报纸《星期日镜报》(Sunday Mirror)写了一篇批评依布拉欣苏丹统治下的柔佛军备废弛,及罔顾土著权益的文章之后,苏丹下令驱逐翁·嘉化。翁·嘉化在被驱逐之后持续发表政论,且名气越来越大。1936年,依布拉欣苏丹再次邀请翁·嘉化回到柔佛。[1]

翁·嘉化与安华·阿都马力(Haji Anwar bin Abdul Malik)、赛·阿威·赛·赛益·奥哈迪(Haji Syed Alwi bin Syed Sheikh al-Hadi)、和莫哈末·诺亚·奥马英语Mohamad Noah Omar(Mohamad Noah Omar)成立了“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目标是团结马来人的力量来推翻英国人组建且进行特权阶级统治的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翁·嘉化在柔佛担任宣传部长,并协助柔佛民众撤退。日军占领马来亚时期,他担任日军粮食部的工作,并暗中帮助马来亚反日军组织。1945年日本投降时,他在峇株巴辖县担任县长。1946年3月,他组织了1万7000多人召开马来人团体大会,商议成立巫协组织(即巫统前身),并在同年5月1日,翁·嘉化担任巫协的首任主席[2]

马来亚联邦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宣布成立马来亚联邦,放宽移民政策,减少马来统治者的主权,不承认马来人至上,并作为英国保护国。本地出生的居民,大多数华人和印度人将依据联邦的属地主义原则而取得公民权。马来人对于将平等权利赋予所有人的这项保证感到不满。甚至连他们的传统行业—公务员,也开放给所有的马来亚居民。[3][4][5]在一开始,马来人并不认定自己包括在“马来亚人”这个标签之下。[6]

在政治上觉醒的马来人抗议这个联邦的成立,在一场聚会举起标语牌主张:“马来亚属于马来人。我们不希望将马来人的权利和特权赋予其他种族”。[7]有一个马来人组织告诉英国人,联邦的公民身份条款将导致“抹去马来种族及其土地和统治者的存在”。[8]柔佛的行政官员对于依布拉欣苏丹同意和麦迈克爵士签署这份法律感到特别不满,并声称苏丹的行为违反了柔佛宪法英语Undang-undang Tubuh Negeri Johor(Undang-undang Tubuh Negeri Johor)中明确规定的“禁止外国势力介入国家行政的行为合法化。”

1946年2月1日,阿旺哈山等七名异议分子,在阿布巴卡苏丹国家清真寺英语Sultan Abu Bakar State Mosque发动游行,以反对苏丹签属条款。而时任峇株巴辖(Batu Pahat)公务员的翁·嘉化也被邀请参加[9]。抗议者扬言要推翻叛国的苏丹,一时间,许多民族主义的口后应运而生。

2月22日,游行的消息传到当时在寄宿在伦敦格罗夫纳·J·W·万豪酒店英语Grosvenor House的依布拉欣苏丹耳里。因此,苏丹向英国撤回同意这项法案的方案,但这个举动并没有平息翁·嘉化和其他异议分子的怒火。在此之后,翁·嘉化联合了其他马来邦组织了更多的是会运动来反对马来亚联邦,并在5月成立了巫来由人统一组织(又作全国巫人统一机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0],中文简称“巫统”。

为了安抚马来人和巫统领袖,依布拉欣苏丹英语Ibrahim of Johor主动捐献约$5,000美金给巫统,并且在1946年任命翁·嘉化为柔佛州州务大臣。[11]

之后,马来亚联合邦成立,下令撤回非马来人所拥有的公民权,这激怒了许多马来西亚华人。1949年,陈祯禄成立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MCA),以声张联合邦华人的权益[12]。因此,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冲突正式展开,翁·嘉化与陈祯禄则刻意保持距离。但马华公会争取华人权益的路途一开始并不顺遂,因为依布拉欣苏丹不习惯与华人商人合作,陈祯禄很难与他进行沟通。

同时,依布拉欣苏丹对于翁·嘉化的行政表现开始感到不满意,因为它过于热衷巫统的事务而忽略了柔佛的事务。1950年初期,苏丹召见了翁·嘉化,要他在巫统事务和柔佛事务选择一个,翁·嘉化选择了前者,并于5月辞了州务大臣[13]

离开巫统 编辑

在之后几年,翁·嘉化开始对于巫统坚持的马来人本位主义感到厌恶,因此呼吁接纳不分种族的马来亚人,提议将政党名称改为“马来亚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ans National Organisation),意欲消除名称中的马来人本位主义。但是他的建议在受到拒绝之后,1951年8月26日,翁·嘉化离开了巫统,并成立了马来亚独立党(Independence of Malaya Party,简称IMP)。然而,马来亚独立党得不到大多数马来亚人的支持。1952年举行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马来亚独立党惨败。最后翁·嘉化又离开了马来亚独立党,于1954年2月建立了马来亚国家党(Parti Negara),对于非马来人的成员资格做出限制以取悦马来人,终于在1959年以他的新政党在国会取得一个席次。

虽然取得一点突破,但随着翁·嘉化于1962年逝世,这两个政党之后都没有取得民众足够的支持来对抗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联盟,最后逐渐淡出政坛。

争议 编辑

翁嘉化在马来亚独立党不获民众支持后,放弃了原本提倡的多元种族政党路线,转而走向种族极端,他开始对马华公会展开大肆攻击。1953年3月25日,翁嘉化在吉隆坡独立党分部演讲时,以中华总商会代表团曾赴台湾向总统蒋中正宣誓效忠事项,指责在马来亚华人中有98%效忠中国国民党,而其余2%则是马共分子。他指责马华已经被中华总商会控制,并与中国国民党暗通款曲,要将马来亚变成中国第20个省[14]

马华领袖陈修信在立法议会内针对翁嘉化在议会外发表种族性言论,破坏族群和谐问题提出了谴责动议(motion of censure)。他批评翁嘉化的指责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并且将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即导致华人与马来人两大民族的分裂[15]。最终,谴责动议在9票对40票,以及20票弃权下被否决。支持陈修信者为梁宇皋英语Leong Yew Koh、胡家濂、梁长龄、张崑灵、杜荣和,及三名巫统领袖;华裔议员方面,投反对票有杨旭龄、叶松纲;保持中立者有辜承福、林开成、欧阳炳晋和温林鸣凤[16]

大众形象 编辑

2007年,翁·嘉化的故事被知名的马来西亚导演Shuhaimi Baba英语Shuhaimi Baba拍为电影《1957: Hati Malaya英语1957: Hati Malaya》,而翁·嘉化角色则是由Zaefrul Nadzarine Nordin饰演。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ristocrat who spoke his mind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6-04.,2007年6月18日,The Star
  2. ^ 《马来散记》作者:鲁白野
  3. ^ Hwang, p. 37.
  4. ^ Ongkili, James P. (1985). Nation-building in Malaysia 1946–1974, p. 4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82681-7.
  5.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133-4
  6. ^ Ongkili, pp. 59–66, 73.
  7. ^ Ongkili, p. 47.
  8. ^ Ongkili, p. 50.
  9.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211
  10.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211-2
  11.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361
  12.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502-3
  13. ^ Ong, One Man's Will: A Portrait of Dato' Sir Onn bin Ja'afar, pg 184
  14. ^ 拿督翁谓马华公会,已受中华商会控制. 《星洲日报》. 1953年3月26日. 
  15. ^ 拿督翁所作指责完全无事实根据. 《星洲日报》. 1953年5月7日. 
  16. ^ 彈劾內政閣員拿督翁案昨續激辯兩句餘鐘終以九對四十票遭否决拿督翁為自己申辯謂彼從來即努力於各民族之大團結. 《南洋商报》. 1953年5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3月2日) (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