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粒,又称牛利麸奶甲台罗:hu-ling-kah)[1]小西点,是一种于台湾日治时期经由日本传入的台湾西式糕点,原型为法式一口酥法语bouchée(音译“布雪”,亦称“皇后酥”、“法式海绵蛋糕”;法文:bouchée;日文:ブッセ),在台湾已有超过60年以上的历史,多年后法国甜点马卡龙传入台湾,而两者因外型相似,使得牛粒被称为“台式马卡龙[2][3][4];但与马卡龙相比,牛粒的口感较松软,甜度也较低许多,且其制作方式与马卡龙完全不同:[5]马卡龙为杏仁蛋白糖霜,牛粒则是全蛋打发的蛋黄小蛋糕,且实际上是由手指饼干转变而来。[6]

牛粒

名称 编辑

“牛粒”这个名称的由来已不可考,有一说是取自法文“biscuits à la cuillère”(一般称“手指饼干”,直译为“汤匙状的饼干”)最后一个单字“cuillère”的台语音译“牛力”(gû-li̍k[7],另说则是因为圆形外型状似牛眼睛而得名。[8]台语另有“麸奶甲”(台罗:hu-ling-kah;华语谐音作“福令甲”或“福临甲”)之名,源自手指饼干的日语「レディフィンガー」 redifinga ?ladyfingers),台语将此词的“手指”(フィンガー finga ?)音译为“hu-ling-kah”。[7][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故事》【台語原來是這樣】「台式馬卡龍」的台語怎麼說?. 自由评论网. 2015-10-16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中文(台湾)). 
  2. ^ 朱宥勋. 朱宥勳:法式甜點在台灣的秘密,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端传媒. 端传媒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202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3. ^ 牛利 台式馬卡龍. [2015-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6). 
  4. ^ 台南老甜点》台式马卡龙:超复古的台味西点
  5. ^ 牛粒(台式馬卡龍)與手指蛋糕餅. [201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2).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4-06.[需要较佳来源]
  6. ^ 揭开台湾版马卡龙的身世秘密~牛粒?牛利?萨芙亚蒂?台式马卡龙小西点的正身是?[需要较佳来源]
  7. ^ 7.0 7.1 粉红色小屋. 台語原來是這樣. 台湾: 前卫出版社. 2015-02-10. ISBN 9789578017443 (中文(台湾)). 
  8. ^ 洪卉琳. 中西馬卡龍大哉問. 自由时报.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