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厝社区(旧名为杨厝寮),位于台湾云林县麦寮乡的西北方,东与麦津村之保安林聚落及仑后村为邻,南与麦津村及本村的外湖寮(义和)相隔,西和同为海丰村之中溪(忠和)的杉仔脚为邻,北和后安村相邻。杨厝寮现有人口约五百余人,社区面积约近七万平方米约有九成以上人家皆务。近年来由于人口外流,家乡只留老一辈人家。因地层下陷,田地种植不易,所以大部以种植绿肥为主,以领取政府的转作补助金。有近十户人家养,都是设有废水处理场的养猪户。[1][2]

2013云林农业博览会期间获选为百大亮点。[3]

“杨厝社区”内的彩绘墙
“杨厝社区”内的彩绘墙


地名由来 编辑

麦寮乡昔日为洪雅族南社及猫儿干社的活动范围,汉人的开垦重心是海丰港,康熙年间该港已成沿岸贸易门户之一,因此乾隆年间建立一堡,称“海丰港堡”,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省略港字,简称“海丰堡”,杨厝寮地理位置即昔日的海丰港街郊。经乾隆道光年间之洪水泛滥已不复旧貌,港口淤塞、海岸线西移,形成海埔新生地,先民就在这部落筑寮养牧羊群,故得“羊厝寮”一名。后来因时代变迁经口传及笔误才成今日之“杨厝寮”。[4]

另一说法,当时还在海丰堡的时代,有一杨姓秀才居住于现今杨厝寮部落的地方,故有“杨厝寮”之称。[4]

到了民国六十年代(1970年代)初,由部落内纪财老先生有鉴于地方派系之对立(林、许派)非常强烈,每遇大小选举都有仇恨之对立、甚至有流血事件发生,于是透过户政单位申请更改,为求地方能和谐,于是将地名改为“永和”,中溪部落改为“中和”,寮仔改“平和”,外湖寮改“义和”,沿用至今,但大家还是以旧地名称之,新地名只成公家机关及邮件之用。[4]


社区历史 编辑

杨厝社区原是民国62年(1973年)政府十年计划海丰社区的一部分,民众因鉴于十年计划社区规划工程的经费微少,且海丰村内地广人稀,居民分散,无法达到实际目标,故于民国75年(1986年)向上级有关单位极力争取,另规划成立一处新社区。当时省政府核准增列为民国77年(1988年)的新开发社区,并于民国76年(1987年)七月开始规划动工。[5]

2005年4月,在麦寮乡农会的协助指导下,更受到云林县文化局的青睐遴选为云林县八个社区的总体营造点之一。

 
“杨厝社区”的街道一景

2013年,因旧名为“羊厝”,因此曾获得台北美术奖首奖的艺术家任大贤偕村民同心协力,将废弃的大理石创作为羊只的公共艺术品,借由彩绘之后装设在社区内各处成为景观。[6]


在地习俗 编辑

  • 驶犁歌阵:早在日治时代“杨厝寮”曾有驶犁歌阵,但现已失传。
  • 金狮阵:兴盛于1950年代,但没落于1980年代。
  • 陈圣王爷圣诞(农历十月初三):于这一天会在庙口举办庆祝活动。(通常有歌仔戏布袋戏、游乐台、摸彩等活动)


学校 编辑

 
麦寮国小杨厝分班

景点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