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木层孔菌

有害木层孔菌学名Phellinus noxius),又被称为褐根病菌,是一种具侵略及破坏性的病原体,遭受感染的树木会得到褐根病。它主要生长于树木根部或是残根组织中,没办法在土壤中随意生长[1]。在健康树木根系接触到被感染树木的根部、带有残根组织的土壤时,就会感染攻击植物的根部[2][3]。树木感染后,褐根病菌在树木内的繁殖扩散会造成根部木材组织的腐朽,使根部变得脆弱,影响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甚至因为支撑力下降而容易倒伏。

有害木层孔菌
有害木层孔菌的子实体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纲: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目: 刺革菌目 Hymenochaetales
科: 刺革菌科 Hymenochaetaceae
属: 木层孔菌属 Phellinus
种:
有害木层孔菌 P. noxius
二名法
Phellinus noxius
(Corner) G. Cunn., (1965)
异名

Fomes noxius Corner, (1932)
Phellinidium noxium (Corner) Bondartseva & S. Herrera, (1992)

形态特征 编辑

有害木层孔菌的子实体为一年生,完全平伏。担孢子呈卵形至次球形,平滑且无色。长3.5-5微米,宽2.5-4微米[4]

分布 编辑

有害木层孔菌分布于亚洲非洲等热带地区。美属西太平洋群岛日本琉球群岛香港澳门森林都受到严重的褐根病危害。台湾各县市均有褐根病的案例发生,是台湾低海拔重要之树木病原菌[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Zong-Chi Wu; Ya-Yun Chang; Qiao-Juan Lai; Heng-An Lin; Shean-Shong Tzean; Ruey-Fen Liou; Isheng J. Tsai; Chia-Lin Chung. Soil Is Not a Reservoir for Phellinus noxius. Phytopathology (USA: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APS)). 2020-01-02, 110 (2): 362–369. doi:10.1094/PHYTO-08-19-0314-R. 
  2. ^ 巫宗锜; 锺嘉绫; 活跃星系核. 樹癌「褐根病」是怎麼傳播的?如何有效防止病害傳播? (html). PanSci. 台北: 泛科学. 2020-04-02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中文(台湾)). 
  3. ^ 张东柱. 認識樹木褐根病及其防治 (PDF). 农委会林业试验所森林保护组.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9). 
  4. ^ 张东柱. 大自然的魔法師-台灣大型真菌. 台北市: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001: 541. ISBN 957-01-0113-X. 
  5. ^ 卢太城. 截肢吊點滴搶救 漂浮老榕樹承載城市記憶. 台东县. 中央社.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中文(台湾)). 台东市地标三角公园内老榕树感染褐根病凋零,建筑师黄斯圣自掏腰包抢救感动各界合力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