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丰港,又作“后豐港”,古称“洪门港”,为金门西岸的小渔村。位处水头之北,夏墅(或作“下市”)之南,贤厝之西。行政划分上隶属金门县金城镇金水里,全村现有五十多户居民,总人口约三、五百人。

历史渊源

编辑

后丰港为一闽南传统聚落,主要以洪姓居民组成,初辅佐郑成功郑经父子的武将洪旭,即出生于此村。[注 1]当地人称洪旭为“洪伯爷”(或作“洪伯牙乃闽南语称谓”),因洪旭曾受隆武帝封为“忠振伯”之故也。出身此村的人士以洪旭所居之官位最为显吓,洪旭遗留给村民的轶事,最为后世子孙津津乐道。相传洪旭曾将金银珠宝藏于“十八石窖”,并留下“大水淹不着,小水淹三尺”的谜语,但后世子孙至今无人可破解。

地理环境

编辑

昔日,金门从事近海捕鱼者众,后丰港原是一靠海聚落,因避风效果良好,古岗村、后湖村渔民经常将船只停泊于此村海边,为数可达数十艘。后因经济型态转型,务农、捕鱼者锐减,现海边船只已不多见。后丰港海边的潮间带盛产丰富的贝类、虾蟹、海菜、,是此村许多村民及附近村民的经济来源之一。

后因防波堤的兴建及水头商港的扩建,填土工程使得海岸线向外延伸,后丰港现已非紧临海湾,而工程也造成破坏当地潮间带的生态,使得海产大为缩减,目前仅有海菜、贝类及幼只的鲎较为常见。[1]

宗教信仰

编辑

此村的信仰中心为“洪氏宗祠”及“来凤宫”。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来凤宫的王爷建醮是此村的传统。农历七月中元普渡期间,洪氏宗祠有盛大的祭祀活动。另有“爱国将军庙”及“万圣公妈庙”,亦为信奉之对象。目前此村设有“后丰港社区发展协会”,为联络村民举办活动之主要窗口。

海外移民

编辑

朝末年,此村有许多居民移居澎湖澎湖县湖西乡尖山村的洪姓居民即为后丰港洪氏的后裔。

相关资料

编辑

1.洪文章著。《金门县后豊志─洪门港烧酒矸》。金门:金门县立文化中心,2003。

2.洪文章著。《后豊港的海田云夫》。金门:金门县政府府,2004。

3.洪德舜著。《寻找后豊港》。金门:金门县文化局,2006。

参考来源

编辑
  1. ^ 不靠海的金門後豐港. 我们的岛. 公视基金会.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1). 

注释

编辑
  1. ^ 金门在1915年设以前大多数时期皆隶属于福建省同安县,因此金门出生之历史人物多半被记载为同安人。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