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纹石斑鱼

鮨科石斑鱼属鱼类

小纹石斑鱼,俗名为花格子小点石斑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的其中一个。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略高,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4-2.7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微凸。眼小,短于吻长。分布于印度至西太平洋。属于深海底栖性鱼类,主要栖息于大陆棚之软性底质区域,亦常出现在礁石区域。食用鱼,在石斑鱼中算是较不好吃的鱼种,适合清蒸或红烧。

小纹石斑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鮨科 Serranidae
属: 石斑鱼属 Epinephelus
种:
小纹石斑鱼 E. epistictus
二名法
Epinephelus epistictus
异名
  • Epinephelus epist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2
  • Epinephelus praeopercularis
    Boulenger, 1888
  • Epinephelus stigmogrammacus
    Cheng & Yang, 1983
  • Serranus epistic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2
  • Serranus praeopercularis
    Boulenger, 1888

分布

编辑

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台湾日本澳洲等海域。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崎、日本。[1]

深度

编辑

水深71至100米。[2]

特征

编辑

本鱼体呈灰褐色,体稍侧扁。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列。背鳍具硬棘6枚,软条14至1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尾鳍后缘截平,上下角略圆。臀鳍后缘略短于背鳍后缘。各鳍颜色与体色相仿。主上颔骨向后未超过眼下后方。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57至70枚;纵列鳞数105至127枚。体侧中央部分有一排并排整齐的小黑点,背鳍基底下方有第二列小黑点,排列较不整齐。背鳍鳍膜有第三黑点。其黑点排列整齐。体长可达80公分。

生态

编辑

属于深海底栖性鱼类,主要栖息于大陆棚之软性底质区域,亦常出现在礁石区域。

经济利用

编辑

食用鱼,在石斑鱼中算是较不好吃的鱼种,适合清蒸或红烧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小点石斑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0). Epinephelus epistictus. FishBase. Version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