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内阁成立于成化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487年11月6日),结束于弘治五年八月五日(1492年8月27日)。是明孝宗统治下的第一个内阁,由时任少保太子太傅刘吉组阁。

刘吉内阁

明朝内阁
建立日期1487年11月6日 (1487-11-06)
解散日期1492年8月27日 (1492-08-27)
组织与人物
国家元首明孝宗
政府首脑刘吉
副政府首脑徐溥
历史
前任万安内阁
继任徐溥内阁

刘吉内阁任内,为了防止言官的批评攻击,因而提拔许多言官,如贺钦强珍等数十人,作为拢络手段;但是还是有人不领情,还是不断批评,如林俊张升曹璘欧阳旦方向陈嵩等。刘吉针对这些,非常气愤,于是与太监蒋琮合作,驱逐了许多大臣御史。之后,中外侧目,言者就渐渐不敢批评[1]

弘治五年八月五日,孝宗欲封后弟为伯爵,命令刘吉撰编诰券,以便册封。刘吉却说一定要先封二太后家子弟之后才可,惹得孝宗不悦,遣中官太监到他家,讽刺叫他致仕辞官,当月五日,刘吉上章引退[2][3];同日由次辅徐溥继任内阁首辅

组阁过程 编辑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1487年9月9日),明宪宗驾崩,九月六日(9月22日),皇太子朱祐樘即位为孝宗[4]。孝宗登基后,重新任免内阁官员:十月二十一日罢首辅万安[5],以次辅刘吉继任;十月二十七日(11月12日),召吏部左侍郎徐溥入阁[6],充任次辅;十一月十八日(12月2日),令大学士尹直去职[7][8];十一月二十日(12月4日),召礼部右侍郎刘健入阁[9],刘吉内阁遂正式成形。

内阁成员 编辑

职位 姓名 备注
首辅 刘吉 万安内阁续任
次辅 徐溥
大学士 刘健
大学士 丘濬 弘治四年(1491年)入阁[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168):“刘吉,字祐之,博野人...虑言者攻不已,乃建议超迁科道官,处以不次之位。诏起废滞,给事中贺钦、御史强珍辈十人已次第拟擢,吉复上疏荐之。部曹预荐者惟林俊一人,冀以此笼络言路,而言者犹未息。庶子张升,御史曹璘、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相继劾吉。吉愤甚,中升逐之。数兴大狱,智、向囚系远贬,洪亦谪官。复与中官蒋琮比,逐南御史姜绾等,台署为空。中外侧目,言者亦少衰。”
  2. ^ 《明史》(卷15):“(弘治五年)八月癸卯,刘吉致仕。”
  3. ^ 明史》(卷168):“五年,帝欲封后弟伯爵,命吉撰诰券。吉言必尽封二太后家子弟方可。帝不悦,遣中官至其家,讽令致仕,始上章引退。”
  4. ^ 《明史》(卷15):“二十三年八月,宪宗崩。九月壬寅,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
  5. ^ 《明史》(卷15):“(二十三年十月)丁亥,万安罢。”
  6. ^ 《明史》(卷15):“(二十三年十月)癸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徐溥入阁预机务。”
  7. ^ 《明史》(卷15):“(二十三年十一月)癸丑,尹直罢。”
  8. ^ 明史》(卷168):“尹直...孝宗立,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连章劾直。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帝于是薄其为人,令致仕。”;
  9. ^ 《明史》(卷15):“(二十三年十一月)乙卯,詹事刘健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10. ^ 《明史》(卷15):“(弘治四年)丘濬十月,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兼文渊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