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地名。

历史记载 编辑

根据《战国策》《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谓楚威王日:“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这里的郇阳究竟为何地,历史学家说法不一。[1]

顺阳说 编辑

南北朝时期宋人裴骃在他的《史记集解》中载:“徐广云,《春秋》日‘遂伐楚,次于陉’。楚威王十一年,魏败楚陉山;析县钧水,或者郇阳,今之顺阳乎?”裴骃认为,“陉塞”就是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败楚的“陉山”,“郇阳”指的可能都是顺阳。唐代的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顺阳故城在邓州穰县西三十里,楚之郇邑也。”张守节肯定了陉塞即陉山,郇阳即顺阳的说法。

汝南、颍川说 编辑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载:“陉山在楚北境,威王十一年,魏败楚陉山是也。郇音苟,北有郇阳,其地当在汝南、颍川之界。……计郇阳当是新阳,声相近,字变耳,汝南有新阳县。应劭云,‘在新水之阳’。……徐广云,‘郇阳当是慎阳’,盖其疏也。”司马贞认为郇阳应该在汝南和颍川交界一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地名知识》198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