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蘭公爵貝爾蒂王子(瑞典語:Prins Bertil, Hertig av Halland;1912年2月28日—1997年1月5日)全名貝爾蒂·古斯塔夫·奧斯卡·卡爾·歐根(Berti Gustav Oscar Carl Eugen)是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和第一任妻子康諾特的瑪格麗特的第三個兒子,維多利亞女王的外曾孫,現任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在1973年卡爾十六世繼承王位後直至1979年卡爾十六世的長子卡爾·菲利普王子出身期間,為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兼推定繼承人。

第二代康諾特和斯特拉森公爵阿萊斯泰爾·亞瑟·溫莎(英語:Alastair Arthur Windsor, 2nd Duke of Connaught and Strathearn;1914年8月9日—1943年4月26日)原名康諾特的阿萊斯泰爾王子(Prince Alastair of Connaught)是康諾特的亞瑟王子愛德華七世的外孫女法夫女公爵亞曆山德拉公主,因此通過父親他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通過母親他則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外玄孫,還是威廉四世的非婚生後裔。在祖父去世後,因父親的早逝,而繼承康諾特和斯特拉森公爵爵位,但於隔年逝世。

薩克森-邁寧根的阿德萊德
Adelaide of Saxe-Meiningen
英国 联合王国王后
汉诺威王国 漢諾威王后
在位1830年6月26日-1837年6月20日
(6年359天)
加冕1831年9月8日

薩克森-邁寧根的阿德萊德·阿瑪利亞·路易絲·特蕾莎·卡洛琳(英語:Adelaide Amelia Louise Theresa Caroline of Saxe-Meiningen;德語:Adelheid Amalie Luise Therese Caroline von Sachsen-Meiningen)通稱阿德萊德王后(Queen Adelaide)或薩克森-邁寧根的阿德萊德(Adelaide of Saxe-Meiningen),在1830年6月26日至1837年6月20日期間擔任联合王国王后漢諾威王后,是時任國王威廉四世的妻子。阿德萊德王后也是

家庭

编辑

1818年7月11日,阿德萊德王后在基佑宮和克拉倫斯和聖安德魯斯公爵威廉·亨利王子,即後來的威廉四世結婚。兩人生下兩個女兒,但皆早夭。還有兩次死產的孩子。

頭銜、稱號、榮譽和紋章

编辑

頭銜及稱號

编辑
  • 1792年8月13日—1815年6月18日:薩克森-邁寧根的阿德萊德公主殿下,薩克森女公爵
    Ihre Durchlaucht Prinzessin Adelheid von Sachsen-Meiningen, Herzogin in Sachsen
  • 1815年6月18日—1818年7月11日:薩克森-邁寧根的阿德萊德公主殿下,薩克森女公爵
    Ihre Hoheit Prinzessin Adelheid von Sachsen-Meiningen, Herzogin in Sachsen
  • 1818年7月11日—1830年6月26日:克拉倫斯和聖安德魯斯公爵夫人殿下
    Her Royal Highness The Duchess of Clarence and St Andrews
  • 1830年6月26日—1837年6月20日:王后陛下
    Her Majesty The Queen
  • 1837年6月20日—1849年12月2日:阿德萊德王后陛下
    Her Majesty Queen Adelaide
奧格王子
Prins Aage

羅森堡伯爵奧格·克裡斯蒂安·亞歷山大·羅伯特王子(丹麥語:Prins Aage Christian Alexander Robert, greve af Rosenborg;1887年6月10日—1940年2月19日)是前丹麥王子以及法國外籍軍團的軍官。奧格王子是瓦爾德瑪王子奧爾良的瑪麗英语Princess Marie of Orléans (1865–1909)的長子,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九世黑森-卡塞爾的路易絲的孫子。原本屬於丹麥王室的一員,但因婚姻未經過丹麥君主的同意及貴庶通婚,被剝奪王室成員的身份,但仍然被視為王子,但非丹麥王子

早年生活

编辑
 
黃宮,奧格王子的出生地和成長的地方

奧格王子於1887年6月10日在黃宮出生,是丹麥的瓦爾德瑪王子奧爾良的瑪麗公主英语Princess Marie of Orléans (1865–1909)的長子。在兩人結婚後,瑪麗並沒有將自己的信仰從天主教改為新教,因此規定若是男嗣則信仰同父親一樣是新教,妃女嗣則跟母親一樣信奉天主教。奧格王子的祖父是當時的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九世,而祖母則是來自黑森-卡塞爾路易絲王后,而瓦爾德瑪王子是他們的小兒子。母親瑪麗公主則是沙特爾公爵蘿羅貝爾王子和堂妹奧爾良的弗朗索瓦絲的長女。奧格王子的受洗名為奧格·克裡斯蒂安·亞歷山大·羅伯特,此後以奧格王子的名字被大眾所知。奧格王子和他的弟弟和妹妹在黃宮夏宮伯恩斯托夫宮成長。

夏洛特
Charlotte
 
  盧森堡女大公
統治1914年10月10日-1927年7月20日
(12年283天)
加冕1922年10月15日
前任卡羅爾一世
繼任米哈伊一世
出生盧森堡的夏洛特公主
1896年1月23日
  盧森堡科爾馬-貝格貝格城堡英语Berg Castle
逝世1985年7月9日(1985歲—07—09)(89歲)
  盧森堡菲施巴赫菲施巴赫城堡英语Fischbach Castle
安葬1985年7月12日
配偶波旁-帕爾馬的菲利克斯親王
1919年结婚—1970年去世)
子嗣
全名
夏洛特·阿德爾貢德·伊麗莎白·瑪麗·威廉明妮
Charlotte Adelgonde Elisabeth Marie Wilhelmine
王朝拿騷-威爾堡王朝
父親盧森堡大公威廉四世
母親布拉幹薩的瑪麗亞·安娜公主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夏洛特(盧森堡語:Charlotte;1896年1月23日—1985年7月9日)全名盧森堡的夏洛特·阿德爾貢德·伊麗莎白·瑪麗·威廉明妮(Charlotte Adelgonde Elisabeth Marie Wilhelmine vu Lëtzebuerg)。從1919年1月14日起,即從夏洛特的姐姐瑪麗·阿黛拉伊德退位起,擔任盧森堡女大公,直至於1964年11月12日退位。夏洛特是盧森堡大公威廉四世和大公夫人布拉幹薩的瑪麗亞·安娜的次女。盧森堡原本施行薩利克法,因威廉四世无男性子嗣,卢森堡只得修改不得由女子繼承王位的規定,由威廉四世的女兒們繼承。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佔領了盧森堡。時任盧森堡女大公,即夏洛特的姐姐瑪麗·阿黛拉伊德表現出過度親近同盟國的外交傾向,她曾在戰時接待过德皇和德国的外交大臣。同時女大公在老首相保羅·埃申死後獨攬大權對政治進行積極干預,而备受政敌與民眾的指摘。饱受政治壓力的玛丽·阿黛拉伊德被迫于1919年1月14日退位,由妹妹夏洛特繼承大公之位。因公投保留了君主制,夏洛特成為女大公。

夏洛特於1919年11月6日與波旁-帕爾馬的菲利克斯親王結婚,兩人共有6名子嗣。1940年5月德国入侵卢森堡後,盧森堡王室開始流亡。最一開始,夏洛特一家流亡到了法國。後來流亡到了葡萄牙英國北美洲。在英國期間,她向盧森堡人民進行了廣播。 1945年4月,納粹德國崩潰後,夏洛特返回了盧森堡。

1964年11月12日,夏洛特退位,將大公之位交給長子。1985年7月9日,夏洛特因癌症去世,享年89歲。夏洛特是最後一個以個人獲得金玫瑰英语Golden Rose的人。自她去世以來,沒有在世的個人獲得者獲得過這一榮譽,在現代,這一榮譽僅授予教堂和神社。夏洛特目前是最後一個在位的盧森堡女大公。

早年生活

编辑

創建和修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