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

(重定向自Talk:2024年台灣國會改革爭議
最新留言:9小时前由Cbls1911在话题列表問題内发布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政治专题 (获评丙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台灣专题 (获评丙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條目拆分 编辑

{{Discussion top}} 擬将段落5月24日拆分到獨立页面反立法院擴權運動。因當前已發生由User:Ericliu1912(兼管理員身分)、User:HYHJKJYUJYTTY引起的編輯戰,宜討論凝聚共識後,再行處理----Koika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11 (UTC)回复

(+)支持--Koika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23 (UTC)回复
如果維基只求便利性為特定命名者推動被動正名是不太妥當的先例--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28 (UTC)回复
(+)支持,修法「爭議」跟其所引發的「運動」理應區分--Champsing§有事找我就來留言吧 2024年5月25日 (六) 06:15 (UTC)回复
(-)反对,這反國會改革活動,是否後續像反司法改革示威一樣,要打問號,目前只有兩場大型集會,再然很容易受到國會改革影響而結束,而且三讀之後,會不會繼續,還是就結束了,值得觀察,等資料豐富再說,並且命名確實有原創研究,被集會官方證實是維基搞原創研究,避免擴散,兩者都是彙整式條目,反而應該合併,具體運動條目應個別完善,建議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18 (UTC)回复
[1][2]--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20 (UTC)回复
(!)意見,應觀察預定數日後的遊行情況再決定最終的變動,其次個人覺得「青鳥」只要寫一個即可,該名稱並非主要名稱毋須一再復述,更為泛稱的「青島東」也應併陳。--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44 (UTC)回复
第一我覺得都不要寫青鳥跟反立法院擴權運動,需要改名適合,不要搞原創研究,避免擴散,打破先例,第二主要是大型集會目前只有兩個,並沒有很多,是否能長期知名度,更是能連續大型集會,據來源只有星期二跟星期五,開院會才抗議,以及三讀是否有後續,還是沒有,因為據來源下周預預計可以完成三讀,要打問號,等資料豐富再說,否則建議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17 (UTC)回复
(+)支持@Kunamazuka,現下的新聞來源足夠充分足以將二者區分為不同條目--Kanshui0943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20 (UTC)回复
(!)意見,想拆分的人,不要寫青鳥跟反立法院擴權運動,需要改名適合,不要搞原創研究,避免擴散,打破先例
--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25 (UTC)回复
不要只拆分,但沒有改適合名,為支持而支持,無視維基百科規則--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27 (UTC)回复
(-)反对,先觀察一子再考慮拆分--Moshirk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38 (UTC)回复
請問五月二十四日的運動叫什麼名字?——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09:52 (UTC)回复
5月24日,我不知道立法院外叫什麼名字,沒來源,大家可能也不知道,只有各地縣市,倒是有叫「我藐視國會」全台串聯活動,但跟立法院外活動名稱無關--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0:04 (UTC)回复
本人認為,目前爭議與運動實為一體,不應該有兩篇範圍重疊之彙整式條目,就此而言本人(-)反对。但是,若能確定五月二十四日活動名稱並予以更名,然後比照五月二十一日活動,單純將該日活動之盛大經過擴充於該條目,則本人並沒有理由反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10:08 (UTC)回复
(!)意見,媒體說明,這場社會運動也被熱心民眾新增到<維基百科>,並命名為「反立法院擴權運動」亦稱「青鳥行動」。
反黑箱撐民主!8萬人聚集立院抗議 維基百科新增「青鳥行動」個人覺得,是原創,僅供參考---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4年5月25日 (六) 11:01 (UTC)回复
有人再搞盲目支持,怎麼辦--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4:09 (UTC)回复
(!)意見個人覺得,雖然比較牽強,青鳥行動可能是打錯「青島」產生的謬誤。Champsing§有事找我就來留言吧 2024年5月25日 (六) 11:49 (UTC)回复
(!)意見風傳媒有青鳥行動的由來--Kanshui0943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2:15 (UTC)回复
(!)意見:看到比較宣傳的是自由時報三立新聞比你那份更早都是引據維基,但主辦單位對此不太熟悉,如果維基只求便利性為特定命名者推動被動正名是不太妥當的先例。
--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2:23 (UTC)回复
屬於原創研究,接近一手來源,如果拆分,要改適合名,是我的話建議是,等資料豐富再說,暫時保留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2:25 (UTC)回复
“青鸟运动”和“青鸟行动”之名已受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官方的认可,发言者为第11届立法院第一会期民进党立院党团幹事長吳思瑤网友截取的片段截图原始来源:民进党立院党团今天的记者会)。“青鸟运动”和“青鸟行动”之名不是中文维基人原创研究。--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9:08 (UTC)回复
「反立法院擴權運動」顯然是原創研究,「青鳥行動」則已經補充到條目中。本人正是希望遏止進一步資訊污染,才請求社群先討論再決定如何拆分條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12:59 (UTC)回复
  • (+)支持,集會遊行運動 與議場內的活動分開條目--葉又嘉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3:16 (UTC)回复
    我再說幾次如果拆分,要改適合名,不要只拆分,但沒有改適合名,為支持而支持,無視維基百科規則,如果是我的話建議是,等資料豐富再說,暫時保留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4:03 (UTC)回复
    名稱呢要改什麼,不要空,搞盲目支持--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4:05 (UTC)回复
    先行(-)反对,我剛才已經將院會過程和示威行動拆分為兩個章節(Special:PermanentLink/82777650),發現其篇幅與反立法院擴權運動的核心章節(「過程」)無明顯差異,充分說明獨立分頁並未使紀錄更為豐富,而且現行調整即能夠勝任對抗議行動的著墨。如同我前項討論時說的:「先記載在這裡,等豐富到不及列載再分出去也不遲。」關於專門設計的抗議行動infobox,也可以放在抗議示威章節下。然後不要任意拿enwiki的以色列改革作為非分開不可的案例,人家的反應條目大小超過200,000B,抗議行動頁最多只有11,000+ B(可以參考WP:SPLIT)。請上面表達支持的Koika、Kunamazuka、葉又嘉闡釋您們非分條目記載不可的理由。Seanetienne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4:39 (UTC)回复
  • 本人抗議Koika堅持在社群未決定拆分條目內容範圍以前回退他人有效整合條目(未喪失資訊)的編輯,不僅縱容原創研究內容留存,更增加他人查閱及更新條目需要「兩頭跑」的困難。——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15:50 (UTC)回复
    另外談到爭議根本不能避免講到抗爭,反之亦然,最後還是要混寫在一起,徒增麻煩,那我不知道現階段有什麼分開寫的理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17:11 (UTC)回复
  • 我只知道維基百科威信正在下滑中,真的不懂,明明確定被官方證實是原創,避免原創擴大,身為管理員沒有做到本分,讓外界質疑維基百科公信力,還有等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也很難嗎,還帶頭,為了分拆而分拆,搞盲目支持,確沒說名稱要改什麼,只是想分拆到早就被證實是原創條目,真的不適任,另外提醒反立法院擴權運動原創條目,已經成為純破壞IP使用者天堂--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5:57 (UTC)回复
    • 我略修了一下,多數人只知道「青島東」,昨天主要將此名稱引述自維基的新聞稿出來將近半天似乎仍然沒有發酵,但就在維基爭論青鳥一詞的泛用性之際,PTT一度在午間無預警刷起並無太多主要內容的青鳥迷因一兩小時,個人希望這不是出於維基所引發的外溢效應。--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22:15 (UTC)回复
(+)支持拆分。立法院蓝白立委的争议行为和全台湾的抗议活动本来就是两回事,21日立法院附近的抗议者3万,24日立法院附近的抗议者增加到10万(这还没包括其他县市的抗议者),只要这场立法院的闹剧没有结束,大规模抗议活动将持续下去。--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1:03 (UTC)回复
抱歉@Txkk,如果「只要這場立法院的鬧劇沒有結束,大規模抗議活動將持續下去」,那怎麼會「立法院藍白立委的爭議行為和全台灣的抗議活動本來就是兩回事」?--Seanetienne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1:16 (UTC)回复
前者是立法院争议,后者是大众对前者的反应,它们有关联但它们是两件不同的事。当反应有独立关注度时,是可以创建独立条目的,在过往有很多这样的案例。--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3:29 (UTC)回复
這反國會改革活動,是否後續像反司法改革示威一樣,要打問號,目前只有兩場大型集會,再然很容易受到國會改革影響而結束,而且三讀之後,會不會繼續,還是就結束了,再然談到爭議本身就包含抗爭, Eric Liu講的一樣,你說有關聯但它們是兩件不同的事??? 這跟分拆無關,你說過往有很多這樣的案例,重點是不夠多,是不是能長期知名度,會不會連續大型集會,要打問號,根本不夠豐富,而且據來源下周預計就能完成三讀,更且支持的人,沒說名稱要改什麼,被官方證實是原創,避免原創擴大,就搞盲目支持,真的搞不懂,就我個人主張還是,建議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3:42 (UTC)回复
如果你有关注台湾网络社群动态,你应该能知道接下来太会有多场大规模抗议运动。--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05 (UTC)回复
據來源立法院外算大型集會,其他零星而已--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07 (UTC)回复
還有這是維基百科,不是台灣網絡社群動態--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07 (UTC)回复
一手來源,不是維基百科參考范圍,任何況你那個條目被證實是原創的條目--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15 (UTC)回复
數萬民眾抗議下,立法院二讀通過擴大國會調查權、增加聽證權相關條文》(出自報導者):“主辦單位之一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和副祕書長許冠澤於[…]二度召開記者會表示[…]只要國、眾兩黨繼續限制討論,公民就會持續集結在立法院外。群眾們也不斷高喊[…]”--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16 (UTC)回复
你要是不相信接下来还有大规模抗争示威活动,我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19 (UTC)回复
這個條目是立法院改革爭議,據來源國會改革如果成功,這議題基本上就會結束,還有你給的來源只要國、眾兩黨繼續限制討論,公民就會持續集結在立法院外,就已經不是立法院改革,而是另外改革條目喔,任何況這本身就是抗議主條目--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26 (UTC)回复
所謂爭議是針對所有政黨的檢視並非特定政黨,不過主要的問題在於陳抗運動跟著立法院開會走而不連續性,現在無論分合之下的編輯方針都不是很明確,個人認為重點還是得放在觀察往後幾天的整理情況以及仍留在此條目擬定拆分的片段整理得如何才能比較明朗的定案去留。--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49 (UTC)回复
所以我才會主張,建議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58 (UTC)回复
老兄你前後矛盾了,不要因為有政治立場,只為了拆分而拆分,也沒說名稱要改什麼,真的是盲目支持,我的建議是等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3:21 (UTC)回复
@Txkk實際上此條目就是抗議主條目,法案內容只是背景說明而已。不需要有兩篇主條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6日 (日) 04:00 (UTC)回复
5月21日、24日場外抗議示威是5月17日活動的延伸或擴大嗎?如果是,我覺得「反立法院擴權運動」和『「民主倒退,公民搶救」521行動』可先行整合為一個條目;名稱屆時再議、再調整。
「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還是得保留一個章節,簡要描述場外抗議示威還有後續相關活動,這樣條目鋪陳比較完整;否則只有場內抗爭,場外一片祥和,(末段)『「花東交通三法」』怎會「被抽出院會議程中」?當正方吃素!--Xiaoxuang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5:37 (UTC)回复
我建議是建議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5:42 (UTC)回复
「反立法院擴權運動」被官方證實原創,除非改名,否則會是盲目支持,而且這本身就是抗議本條目,不需要有兩個,並且大型集會才兩個,再然很容易受到國會改革影響而結束,而且三讀之後,會不會繼續,還是就結束了,是不是又要合併--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5:47 (UTC)回复
该条目是讲具有争议性的法案的,不是讲抗议的,别失焦。--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6:55 (UTC)回复
請看這條目謝謝,實際上此條目就是抗議主條目,法案內容只是背景說明而已--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6:57 (UTC)回复
從來沒有失焦--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6:58 (UTC)回复
跟Eric Liu講的一樣,不需要有兩篇主條目。--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7:00 (UTC)回复
这个条目,法案的部分占了很大的篇幅,抗议的部分只占条目的一小部分,显然是法案条目。--Tx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09 (UTC)回复
與事實不符合,事實上法案只有背景而已,院會抗議跟集會抗議占了很多,加上其他,抗議主條目謝謝--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7:27 (UTC)回复
你装瞎吗?只有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背景这一部分才是背景。--Tx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5:27 (UTC)回复
不要拿管理員退回到很糟版本--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5:30 (UTC)回复
上個版本,法案只有背景而已,院會抗議跟集會抗議占了很多,加上其他,確實抗議主條目,而且本來就是設計抗議條目,誰跟你法案條目,不要搞笑,就不會有院會抗議,跟集會抗議,所以才建議等豐富再說,先暫時合併,以後再議,同時確實不需要兩個條目,防原創擴散,不要盲目支持,目前在恢復上個版本--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5:31 (UTC)回复
@Txkk我不支持拆分是基於經濟原則,抗爭行動做為對修法的回應,且目前篇幅仍先對有限,置於母條目屬適當。您主張拆分是因為預期它會擴大(「你應該能知道接下來太會有多場大規模抗議運動」、「你要是不相信接下來還有大規模抗爭示威活動」),我不懂PTT的生態,但預知未來肯定不是百科全書的職責,而是事實發生後再予以因應。對於抗爭行動的篇幅有限的事實,您沒有反駁。一個條目即可處理的,為什麼要分成兩個?讀者和編輯者豈不兩邊奔波?既然您堅持抗爭條目的主體性,可以保留它的分類設定,讓它仍能夠存在於所屬分類Seanetienne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12:59 (UTC)回复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拆開了?現在條目看起來像一面橫七豎八亂砌的磚牆--Kanshui0943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07:29 (UTC)回复
真的要客觀,標題應該限縮在事件而非觀點─主標題:2024年立法院改革及衍生爭議,子項目包含改革的歷史沿革(畢竟這個爭議涉及早期倡議團體與當前倡議團體的觀點變化)、議事進程(相關議案再過往推進的時間點)、黨團觀點(初始倡議者由在野轉成執政黨的立場、主張變化)──屆此就可以完成客觀單一線性的敘述,也能釐清後續爭議的淵源──而後子項目再納入「場外抗議」(後更名為青鳥行動的社會運動)。當青鳥的客觀資料足夠充分再行分撰為獨立頁頁。這樣事件的脈絡就很明確了,至少主客體明確,不是為了某些特定立場或觀點在背書。--Sizkacoder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00:22 (UTC)回复

{{Discussion bottom}}

老兄,你投支持,有沒有利益迴避問題,而且這個根本沒有共識,還在吵,並且太早關閉--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7:30 (UTC)回复
請你解除關閉謝謝--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7:32 (UTC)回复
沒避嫌,而且也沒討論怎麼拆分,顯然失之武斷,故重開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2:34 (UTC)回复
謝謝您--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49 (UTC)回复
另建議待今日集會結束再決定是否拆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3:09 (UTC)回复

整理一下此次拆分問題重點:

一、是否拆分此條目(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部分內容至「反立法院擴權運動」?是則兩條目分立,否則應合而為一,適當整併內容。至於五月二十一日集會條目是否合併,則可另議。
二、若拆分,則應如何拆分?(一)拆分全部抗議示威部分;(二)比照五月二十一日集會獨立條目,拆分五月二十四日集會部分(註:五月二十八日集會應得另建條目)。
三、各條目之命名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3:17 (UTC)回复
現階段個人反對拆分主條目,但視情況可以拆分子條目,詳細理由已述於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3:17 (UTC)回复
从现有的篇幅来看我觉得不需要拆分。等内容充足了再来拆也不迟。还有就是“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反立法院擴權運動”这种名字很不合适,好歹把发生地和年份加上吧。--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4:25 (UTC)回复
其實中央社使用的「國會職權修法」相對於正方的「改革」或反方的「擴權」中立許多(類似當年的「勞基法修正爭議」),或許此條目應考慮更名為「2024年立法院職權修法爭議」或「2024年立法院國會職權修法爭議」之類。——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5:44 (UTC)回复
2024立法院職權修法爭議可能會比較好,但這是以後事情--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6:21 (UTC)回复
(※)注意:由於條目更新具有時效性,因此已縮短全保護時效,然望眾位仍完成討論並取得共識,切勿持續編輯戰。--小過兒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6:33 (UTC)回复

新增內容 编辑

建議將外交家雜誌報導加入到外媒報導欄位中--AugustusHsu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20:07 (UTC)回复

5月24日,《外交家雜誌》標題:國際學者對台灣提出的立法改革敲響警鐘(International Scholars Sound the Alarm Over Legislative Reforms Proposed in Taiwan),30位學者的公開信表達了「對議會改革的強烈關注和失望」。--AugustusHsu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20:18 (UTC)回复
請參見我和Kunamazuka製作的模板:https://zhm.100ke.info/wiki/Template:青鳥行動資訊框
昨天突然被User:Ericliu1912刪掉了,而且提出了存廢討論--61.228.69.29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1:39 (UTC)回复
模板中包含了相關的內容,也許可以搬過來用
另外,裡面的人物資訊需要用Google一個一個搜索名字,補充出處--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20 (UTC)回复
先將該模板內容複製一份在此,以供參考:
以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6日 (日) 20:08 (UTC)回复

備註

  1. ^ 自立法院開始審議第11屆第1會期第14次會議討論事項第1案開始至今

参考資料

建議條目標題下方概述,比照「2017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 编辑

報告院會,本次法案修正爭議,跟2017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的性質接近,故提案「條目標題下方概述」比照前述條目之形式。 個人認為本條目內容是由多個事件、爭議所構成,不是一個單一的活動,列出持續時間、會場、地點、起因、參與者、受傷等資訊,並不適合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建議把這方面資訊整合在下方時間線。--梅子青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9:23 (UTC)回复

本條目突然被User:Shizhao退回很久之前的初稿版本 编辑

至少說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做,很難嗎。你覺得這個古老的版本有什麼超然優越的地方嗎?所以這兩天所有人都白寫了?請好好解釋!--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03 (UTC)回复

自己的心血就這樣突然消失,講真的,完全忍不住會生氣吧!!--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04 (UTC)回复
這是退回之前本條目的樣子https://zhm.100ke.info/w/index.php?title=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oldid=82795617--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10 (UTC)回复
@Shizhao--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33 (UTC)回复
注意到對於針對該管理員爭議行為歷史的指控https://zhm.100ke.info/wiki/Wikipedia:管理員解任投票/Shizhao--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35 (UTC)回复
@Shizhao請做出解釋--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37 (UTC)回复
經過多方收集資料,初步判斷,這是一位wiki知名政治審查人士 (節刪)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52 (UTC)回复
在此強烈抗議@Shizhao的濫權行徑--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58 (UTC)回复
因為有人提出全保護,更提出退回版本--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4:26 (UTC)回复
是誰提出的,以及為什麼不先討論一下?
而且就算真的有不得不退回版本的理由,這個版本的質量也難以被認可吧?
這則條目裡,很大一部分都是我辛辛苦苦認真寫上去的!
我完全無法認同這樣的行為!--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4:38 (UTC)回复
就是那個說民意調查,跟我一直回退那位的維基人,簽名會有大陸國民黨那位--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4:49 (UTC)回复
原本不會全保護,因為停止衝突,也解決,因為古拉,跟另外的管理員,也搞編輯戰,所以尷尬,造成百里一書生用了全保護--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4:53 (UTC)回复
提出了更改為半保護的討論⋯⋯--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38 (UTC)回复
其實可以向管理員請求並提出解除保護,寫改成半保護--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39 (UTC)回复
在維基百科:請求保護頁面那邊,下面有解除保護,那個可以改成半保護--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48 (UTC)回复
已提交聲請⋯--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7:27 (UTC)回复
提交聲請,但有人刪除你的聲請,不知道怎麼回事,所以我幫你聲請,還增加你原話--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01 (UTC)回复
唔⋯謝謝你www--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21:55 (UTC)回复
那個叫Cmsth11126a02--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4:30 (UTC)回复
我對Cmsth11126a02提出的保護與退回
https://zh.100ke.info/w/index.php?title=2024%E5%B9%B4%E7%AB%8B%E6%B3%95%E9%99%A2%E6%94%B9%E9%9D%A9%E7%88%AD%E8%AD%B0&oldid=82792112
版本的建議完全沒有意見
https://zhm.100ke.info/w/index.php?title=Wikipedia:请求保护页面&oldid=82792152
很明顯的是,沒有人要求退回目前的古老版本!--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04 (UTC)回复
可以提出改成半保護--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25 (UTC)回复
Ericliu1912應該可以編輯,因為權限僅限管理員,可以請求他恢復到5月26日20:52分版本--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6:11 (UTC)回复
早前我講過,管理員處理此條目編輯戰,會非常棘手。回退到若干編輯戰以前的版本是慣例,我尊重Shizhao在此方面的努力,他根本沒什麼政治意圖,別瞎揣測了。至於要恢復成哪一個版本,我提議這個版本,是上述版本的小修改,至少比現行版本要新一些。但只有大家達成共識,我才能以管理員的身份代為修改,否則即是濫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7日 (一) 08:28 (UTC)回复
(+)支持你提議那個版本--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29 (UTC)回复
(!)意見頁首的訊息框一下塞太雜且偏向一面倒、一下又如現行有些過於陽春,難以取得平衡。--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50 (UTC)回复
希望你先支持,暫時改到那個版本,以後再說--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53 (UTC)回复
百無一用是書生回退的最初原始版本,根本錯誤一堆,真的很難受--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54 (UTC)回复
我只是回退到编辑战前的版本,并不代表对该版本的认可--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5月27日 (一) 13:00 (UTC)回复
我也同意那個版本的資訊框問題很大,實在過於瑣碎,又流於原創研究。但這應該是之後可以再修改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7日 (一) 10:57 (UTC)回复
我同意你的話--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1:10 (UTC)回复
Koika管理員好像擅自關閉討論,有違反利益迴避嗎,而且看這個討論應該是沒有共識才對,還在爭吵,但他好像想拆分至反立法院擴權運動,根本沒有想防止原創擴散,繼續帶頭盲目支持,根本沒有人想如何改名,為了分拆而分拆,再然這本然就是抗議主條目,真的不需要兩個,不鳥很多人建議等豐富再說,暫時合併,以後再議,但他顏色是灰色,我有疑問,是共識了嗎,還是沒共識,他可以關閉討論頁嗎,還有他把反立法院擴權運動的全保護,改成半保護--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7:13 (UTC)回复
你能幫忙解除Koika擅自關閉的討論嗎--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7:39 (UTC)回复
@HYHJKJYUJYTTY 另起一节。--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7:44 (UTC)回复
已經重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3:07 (UTC)回复
2024年5月26日 (日) 20:54 版本這樣算共識嗎?--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17 (UTC)回复
我邀請某些人,有些人可能很忙,很晚才有可能回應--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9:02 (UTC)回复
(+)支持 修改至該版本--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22:17 (UTC)回复
(+)支持沒問題--Moshir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2:25 (UTC)回复
(+)支持先回到比較穩定版本吧--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4年5月27日 (一) 14:19 (UTC)回复
有些人可能明天才有可能回應,這2024年5月26日 (日) 20:54 版本共識討論--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8:17 (UTC)回复
應該有共識了,沒人反對--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0:21 (UTC)回复
已經更改。其餘條目問題可在下方其他章節續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3:07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4-05-27 编辑

  请求已拒绝

目前國會實際上審理法案的累積天數並不多,現在就用「起初」一詞判定台民黨往後立場略顯不當。--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3:42 (UTC)回复

確實最初版本很多錯誤資訊--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30 (UTC)回复
版本應該要改成Ericliu1912的5月26日20:52分版本--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34 (UTC)回复
現階段難以處理此編輯請求。——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7日 (一) 08:26 (UTC)回复
最初版本很多錯誤資訊要怎麼回到5月26日20:52分版本--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28 (UTC)回复

2024年5月26日 (日) 20:52‎ Ericliu1912 版本基礎下,增加新資訊 编辑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不合讨论页使用方式,已由——暁月凛奈 (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21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7:30 (UTC)回复

请勿将条目内容发布到讨论页。请使用沙盒或草稿页面。——暁月凛奈 (留言) 2024年5月27日 (一) 08:21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4-05-27 编辑

  请求已拒绝

個人再度提請先前申請的編輯請求,我提議的部份跟法案本身並無直接相關,大致上應該只要去除「起初」兩字的校正怎麼會難以處理。--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43 (UTC)回复

討論: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本條目突然被User:Shizhao退回很久之前的初稿版本歡迎你來討論, Eric Liu發請了2024年5月26日 (日) 20:54 版本共識討論,他說只有大家達成共識,他才能以管理員的身份代為修改,否則即是濫權,可以不必麻煩--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45 (UTC)回复
因為如果同意你這個編輯請求,之後可能有幾百個小修改都提編輯請求,那還得了。我不是不能幫忙,但還是要有共識才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7日 (一) 08:48 (UTC)回复
原來如此,那可以回收掉我這兩次的話題串了。——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8:53 (UTC)回复
姑且標記為 未完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7日 (一) 14:25 (UTC)回复

希望增加歷史沿革 编辑

國會改革法案的議題至少從12年前就有人開始提出,當時也有藐視國會罪,且定的比現在還嚴,這次法案已經是12年來最溫和的法案。 希望能新增歷史資訊,又或者能在法案內容中比對過往法案資訊,以較全面的觀點檢視這次的法案。--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陳書亞討論貢獻)於2024年5月27日 (一) 15:23 (UTC)‎加入。回复

國會改革法案增加歷史資訊⋯⋯也許可以試著新增一個國會改革法案的主條目,並連結到這裡哦。因為將歷史資訊收錄到爭議事件條目中,似乎有一些失去重點了。--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古拉不是德古拉討論貢獻)於2024年5月28日 (二) 00:25 (UTC)加入。回复
如果是對於支持修法方有利的事實,可以概括後寫進 -- 法案爭議子條目 的支持方論點,但是現在頁面被全保護,沒辦法進行修改這樣⋯--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古拉不是德古拉討論貢獻)於2024年5月28日 (二) 00:27 (UTC)加入。回复

據來源 编辑

今天是最後一次院會,決定成敗,是否三讀完成,之後是總質詢,都不會有院會,可能是最後一次抗議,可能就會結束,就說不須要兩個,這本來就是抗議主條目,為了分拆而分拆,盲目支持,建議過等豐富再說,暫時合併,以後再議,現在反立法院擴權運動條目可以提存廢了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0:50 (UTC)回复

由於此條目目前是全保護,另一條目實際上待保護結束後,可以提出存廢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2:38 (UTC)回复

在全保護結束後,對於條目整體邏輯,資訊框,「時間線」,「各界反應」部分的處理討論 编辑

目前條目的整體邏輯為: 先簡單介紹事件及背景,隨後呈現兩項法案的具體內容和法案爭議,下面出現了兩條時間線,分別是立法過程時間線和示威抗議時間線,再介紹各界反應,最後給出其他的爭議內容。

a.立法過程時間線可以與抗議示威時間線整合。

b.各界反應中的「抗議示威」「其他政黨」「民間輿論」條目,與示威抗議時間線之間的差異非常模糊,所以建議整合進示威抗議時間線。並把「民意調查」「國際媒體」「海外人士」獨調整為獨立子條目。同時在適當地方增加連結至 關聯條目--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連結。

c.參考 較新版本 -- 時間線 -- 5月17日之前 的編寫方式,更正兩個時間線其餘部分的偏頗用詞及呈現形式。

d.(爭議中)把兩項法案的具體內容與法案爭議拆分成兩個條目

1 拆分目的

a.法案具體內容過於龐大,合併為一個條目後難以閱讀,單純進行區分

b.同上,另外主張法案爭議應包含法案概述,以便於讓讀者快速了解事件核心和雙方爭議

2 先後順序

a.作為單純區分,應該放在法案具體內容之後

b.因為是事件核心概述,所以應該放在法案具體內容之前


資訊框:

a.需要補充大量來源及出處

b.(爭議中)支持修法者與反對修法者名單要不要放進內文中,以及放在哪裡

c.(爭議中)本條目的資訊框應該包含那些內容,以及是否要補充圖片和選擇什麼圖片--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1:27 (UTC)回复

對於爭議 d
我建議把 國會改革法案 和 花東交通三法 法案爭議 獨立成三個個條目。並採用a方案。
另外,國會改革法案的資訊不僅完全沒有目前審議法案的詳細內容,具體的規定也有非常嚴重的缺失,而且加入了各黨版本的草案和憲法釋字,需要重大整理和更新這樣⋯--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07 (UTC)回复
資訊框的部分,我認為支持與反對方名單不應該刪去,但是要補充來源--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09 (UTC)回复
另外,建議把時間線拆分成幾個重要時間節點--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29 (UTC)回复
時間線已經是按重大事件分界了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2:42 (UTC)回复
嗯唔,只是我在想⋯也許可以把它們變成單獨的條目--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5:37 (UTC)回复

哪里的立法院? 编辑

标题含糊不清,建议改名为“台湾地区立法院改革争议”。Akari Zhang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4:18 (UTC)回复

全世界中文名称或官方译名为立法院/Legislative Yuan的机构只有由113名立法委员组成的中华民国立法院。第N+1种声音 2024年5月28日 (二) 04:25 (UTC)回复
但是这样会有部分不知情人士搞混,说清楚比较好--Akari Zhang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4:29 (UTC)回复
內文講明了。另外主條目也叫「立法院」。其實不在標題寫國家或地區也可避免無謂爭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4:31 (UTC)回复

民調也可有立場,因何不可加對民調評論 编辑

不論是從維基條目民意調查説明民意調查本身,還是對民意調查的解讀([3]),都證明民調可以有立場,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人阻止在民調段加入評論?--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4:19 (UTC)回复

我本來有補回內容並調整措辭以儘量求中立,但是因為編輯戰全保護,只能先恢復到此前版本。待全保護結束再看看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4:21 (UTC)回复
被你搞成全保護,造成很難處理--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4:43 (UTC)回复
目前民調的份數很有限沒什麼好討論的,相較於以往讓各方陣營過渡各種超譯引發意氣一時的編輯戰導致日後還得逐一收拾爛攤子,近日的編輯趨勢全然採取冷處理只提供數字不去解讀民調,再者閣下有意著重的部分似乎也不太像是要擺在民調一節,而是相關話題或評論之類的;另一方面儘管這次已經盡可能克制避免編輯戰,多日允許先行保留尚未決斷的爭執點,但出自外界的有心人士理應明知並非如此仍將其包裝成維基官方認證再逆輸出,這似乎有些不太尊重維基方面的討論默契。--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5:51 (UTC)回复
不能同意更多,特定立场的用户与特定立场的媒体互相输出内容,构成了所谓的逻辑和舆论闭环,令人省思这会否就是维基百科的价值。第N+1种声音 2024年5月28日 (二) 07:04 (UTC)回复
@Cbls1911洪尼玛聽了您倆意見,我考慮是否乾脆刪去民調,免得被人以此帶風向(我起初加入評論也是為此)。--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26 (UTC)回复
個人對民調的去留不太感興趣,就現況來看理論上可能還會有一兩次集會就進入行政院和司法院的程序,傳媒界應該還會再出個一兩份這段期間理應會出現的民調,到那時候若要單純併列或許爭議會少一點,但比起該段來說,其他段落的引用資料和用詞歧見可能更加棘手。--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45 (UTC)回复
个人意见,宜等到修法活动告一段落,如美丽岛电子报台湾民意基金会等常进行国政民调的机构充分反映这次事件的态度之后,再列入民调,是为一种“历史的纪录”。
与选举民调不同的是,这类民调没有最后的选举结果作为参照,因此更难辨别出:民调方法是否科学、民调是否有政治赞助及动机等等情况,列入时应当极其审慎。--第N+1种声音 2024年5月28日 (二) 08:51 (UTC)回复
@HYHJKJYUJYTTY是你不斷堅持刪除以編輯戰造成全保護,不要歪曲事實以抹黑我。--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01 (UTC)回复
我是說可以改成爭議那邊,這寫結果就好了--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03 (UTC)回复
但5月26日20:55分Ericliu1912:「可以放與此民調直接相關的質疑,否則只凸顯民意調查卻刪除異議,會產生中立性問題。」可見不只我一人認為不放在一起有中立性問題。--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13 (UTC)回复
結果你提全保護,嗯嗯嗯,都不討論--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06 (UTC)回复
我在前面已解釋理由甚至提供其他方案,反到有些人直至我提保護改寫爭議那邊並不刪除,可見這些人才是拒絕討論。--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13 (UTC)回复
你知道我是改寫爭議後,才看到你提保護嗎?--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23 (UTC)回复
根本沒抹黑好嗎--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09 (UTC)回复
由此可見你怎樣抹黑的。--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13 (UTC)回复
算了,隨便你說,反正你只會相信你的說法--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18 (UTC)回复
是真算了,還是在事實面前抵賴不了,大家自有公論。--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21 (UTC)回复
你知道我是寫爭議之後,才看到你提保護嗎?--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24 (UTC)回复
是點了名字你在幹嘛,看了貢獻,才發現你提保護,嗯恩恩--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26 (UTC)回复
抵賴不要搞笑,你都沒在討論頁解決爭端--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28 (UTC)回复
先挑起編輯戰的是你,我已多次解釋、尋求其他方法,反而oldid證明你寫爭議時間在我提保護後,事實勝於雄辯。--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31 (UTC)回复
喔,所以呢--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34 (UTC)回复
我多次解釋、尋求其他方法,證明我已經努力解決;反而你在我提保護後才好像讓一點點,且當時已是香港的凌晨一點多,那也是我睡前最後一次編輯(除非大家認為凌晨一點多後必需繼續留意中維),且保護日誌證明在我提保護後約9小時才全保護。--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43 (UTC)回复
提全保護,害別人無法編輯,厲害--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36 (UTC)回复
爭這個,很沒有意義--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39 (UTC)回复
有意義,因為你沒有停止抹黑我。--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43 (UTC)回复
抹黑你,是一件很無聊事情--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45 (UTC)回复
所以我更不明白為什麼你要繼續抹黑我(堅持指控我要負使條目全保護全責),明明這樣無聊。--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8:50 (UTC)回复
那就不要互相指責,來結束無聊話題--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8:58 (UTC)回复
先指責的是你,我只是說出事實回應,要結束你是不是至少收回不實指控呢?--Cmsth11126a02 (留言) 沈伯洋是被大陸國民黨立委扯衣服導致頭部落地的! 2024年5月28日 (二) 09:14 (UTC)回复
@Cmsth11126a02
@Hhjjhhhjjikk
唔⋯我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哦
可以在條目中,試著把不同機構做的民調寫進去ww
https://tw.news.yahoo.com/民調-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引民怨-國民黨-民眾黨不滿意度雙雙突破五成-082510292.html--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5:32 (UTC)回复
我本來主張放結果就好了,不同機構做的民調如果跟本條目有關,就可以放--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5:37 (UTC)回复
是這樣⋯⋯加入多項民調結果,或許可以緩解單一民調失準的爭議--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6:46 (UTC)回复

大型抗議活動的資訊框,應仿照過往台灣大型抗議活動的格式。 编辑

如題,在台灣大型抗議活動列表中,太陽花學運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基本都照著 日期、地點、起因、目標、方法、結果,列出詳細資訊,而不是像此條目一樣,列出相關法例、主要地點、持續時間、示威人數,

除了格式我認為應該統一之外,其中我也對主辦單位所宣布之示威人數抱持懷疑,應該標註是「主辦單位稱」,因為沒有客觀的第三方做統計(台北市警察局)。--梅子青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7:36 (UTC)回复

同意,現在的版本完全是一團亂,連妮妃雅都能寫進去。--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4年5月28日 (二) 09:20 (UTC)回复
這樣的說法也有道理,但是,雖然變裝秀在臺灣並默默無聞,在國際上卻是全球知名,被廣泛關注的重要活動。wiki
妮妃雅在國際,特別是美國的聲量,引起了全球對此次事件興趣與關注。是本次事件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
參見路透社報導--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6:02 (UTC)回复
閣下沒有理解我的意思。我無意質疑《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知名度與重要性,妮妃雅奪冠確實是大事,但我們並不能說這與「國際關注此次修法爭議」有直接關聯。在內文中說明妮妃雅反對此次修法並沒有問題,但將她列在資訊框中就多了,因為她不是反對方的主要人物,也並未對修法一事帶來政治性的影響。資訊框只該保留最重要的資訊,細節可以留待內文慢慢說明。另外,人名用引號是什麼奇怪的用法?——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4年5月28日 (二) 17:13 (UTC)回复
現行資訊框確有精簡之必要。待全保護結束,將予以調整。——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9:42 (UTC)回复
同意,你的話,確實要精簡--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3:27 (UTC)回复
個人很好奇為何訊息框摺疊的部分會自動變粗體、而項目欄名反而要被動加粗體碼才會變粗體。--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5:23 (UTC)回复

目前相关法律已经三读,提议先行增加修法内容及5月28日立法院内的活动 编辑

至于如何处理与521游行、反扩权运动的关系,小弟提议先在本条目现行架构内继续较概略更新立法院外的抗议内容,同时视抗议的进行情况再讨论是否合并521游行、反扩权运动与本条目。

小弟认为,目前本条目的讨论出现巨大争议的关键,在于现在无从得知,在未来此次事件的着墨究竟会倒向何方,其中因素太多:如果赖清德决定就进行国情报告,并不卑不亢回答在野党立委的各种问题呢?如果赖清德直接用政党武器、五院的其它院的武器和立法院多数对杠到底呢?如果中国大陆突然对该问题进行官方表态呢?太阳花学运的条目也不是一夕建成,提议各位先进互相给予充分的耐心与时间,多讨论堆叠共识,顺便等待历史给予此次事件一个沉淀了的评价。第N+1种声音 2024年5月28日 (二) 14:55 (UTC)回复

因為全保護,5月28日立法院內的抗議活動跟立法院外抗議活動,可能要5月31日,才能修改,真的滿抱歉--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4:59 (UTC)回复
如果賴清德直接用政黨武器、五院的其它院的武器和立法院多數對槓到底呢?如果中國大陸突然對該問題進行官方表態呢?你說的如果,如果真的發生,可以在本條目寫後續,在後續寫你所說的如果,假如真的發生的話--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5:02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对此次争议进行到底是“议场内的改革是主要事件”还是“议场外的抗议最终会像太阳花一样变成根本性改变中华民国社会意识和选民结构的重大政治事件”的判断,而主要原因恐怕不是蓝绿白红互相的立场冲突,而只是时间还没沉淀下来而已。第N+1种声音 2024年5月28日 (二) 15:13 (UTC)回复
如果據目前來源,太陽花機率是不高--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5:17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4-05-28 编辑

請求將 {{Infobox|above=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title=|titlestyle=|image=|imagestyle=|caption=|captionstyle=|headerstyle=|labelstyle=|datastyle=|label1=反對修法學生,公民|data1=|label2=|data2=|label3=相關法例|data3={{Collapsible list |title = '''國會改革法案''' | *《中華民國刑法》 *《立法院組織法》 *《立法委員行為法》 *《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Collapsible list |title = '''「花東交通三法」''' | *《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 *《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header4=抗議示威潮:反國會改革法案運動|label5=主要地點|data5={{TWN}}|label6=持續時間|data6=2024年5月17日至今 ({{Age in months, weeks and days |month1=05|day1=17|year1=2024}})|label7=示威人數|data7=5月21日:約3萬人<br>5月24日:超過10萬人 |header8=支持修法方 |header9={{Collapsible list |title = '''政黨''' | * {{KMT}} * {{TPP}} }} |header10=反對修法方 |header12={{Collapsible list |title = '''政黨''' | * {{DPP}} * {{TNPP}} * {{TSP}} }}|header13={{Collapsible list |title = '''臺灣公民團體及NGO組織''' | *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 [[經濟民主連合]] * [[台灣公民陣線]] * [[公投護台灣聯盟]] * [[臺灣國]] * 婦女新知 * [[鄭南榕基金會]] * [[臺灣勞工陣線]] * [[荒野保護協會]] * 台灣公民陣線 * 好民文化行動 * 健保監督聯盟 * 台北律師公會 * [[全國律師聯合會]] * [[臺灣學生聯合會]] * 綠色行動公民團 * 地球公民基金會 * 臺灣親子共學會 * [[公投護台灣聯盟]] * 臺灣共生青年聯盟 *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 * 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 * [[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會]] *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 西藏台灣人權連線 * [[台灣民主實驗室]] * 台港守護民主關注組 *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TRENA }}|header14={{Collapsible list |title = '''泛綠陣營支持者''' | * 美國變裝皇后 冠軍 [[妮妃雅]] * 社會民主黨 臺北市議員 [[苗博雅]] * 聯華電子創辦人 [[曹興誠]] }}|header15={{Collapsible list |title = '''前任或現任駐台機構成員''' | * [[AIT]]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 * AIT前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 * 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在台辦事處主任 Marcin Mateusz Jerzewski }}|header16={{Collapsible list |title = '''國際知名學者,及部分由他們領導的機構與組織''' | *臺灣民主公報創刊人、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亞洲問題研究生導師、前荷蘭外交官「韋傑理 (Gerrit van der Wees) 」 *美國台灣人事務公會 FAPA 總會長「林素梅(Su-mei Kao)」及前會長「楊英育」 *[[哥本哈根]] Taiwan Corner 協會主席「Michael Danielsen」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CALD 菲律賓首席執行長「Celito Arlegue」 *[[大西洋理事會]]中國研究中心、澳洲中國研究中心、美中台三方關係資深專家「Wen-ti Sung」 *柬埔寨反對派政治領袖「[[桑蘭西]]」 *香港民主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兼司庫、前[[香港立法會|立法會]]議員,因[[十一集結案]]被判囚14個月,緩刑兩年「 [[單仲偕]] (Chung-Kai Sin)」 *前[[歐洲議會]](EP)東亞政治顧問、[[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政治學系教授「Zsuzsa Ferencz」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 國際關係教授、中國問題資深專家「胡克禮(Christopher Hughes)」 *[[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Bill Sharp」 *[[渥太華大學]]台灣原住民暨原住民權利政治人類學教授「Scott E. Simon」 *[[格里菲斯大學]]國際商務與亞洲研究系、加州大學人類學博士「David Schak」 *前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局(INR)中國事務主管,知名台灣經濟及政治專家「John J.Tkacik[[譚慎格]]」 *PLATracker聯合創始人,獨立國防分析師,中台軍事及安全議題資深專家「Ben Lewis」 * 國際人權組織[[Article 19]]執行董事 「Quinn McKew」 *[[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EFTA會長 「黃愛華」 *[[布魯塞爾魯汶大學]]極權及威權主義語言學教授,歐洲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中台問題資深專家「Lutgard Lams」 *[[渥太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院教授暨台灣研究主席「André Laliberté」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 訪問學者「Guermantes Lailari」 *[[盧布爾雅那大學]]亞洲研究系助理教授兼台灣研究中心主任「Sasa Istenic」 *[[密蘇里大學]]教授「Bob I. Yang」 *溫哥華溫莎大學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中國歷史暨中國法律榮休教授「Clive Ansley」 *華盛頓特區參議員克萊本·佩爾 Claiborne Pell前幕僚長「Thomas G. Hughes」 *[[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FPRI亞洲計畫高級研究員、美國國會圖書館遠東高級專家、美國海軍作戰部長亞洲政策顧問、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委員「June Dreyer」 *《Taipei Times》編輯「MichaelTurton 」 *倫敦經濟學院(榮譽退休教授)「Christopher Hughes」 }}}}

改為

<code>{{Infobox |above=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 |titlestyle=|image=|imagestyle=|caption=|captionstyle=|headerstyle=|labelstyle=|datastyle=|label1=反對修法學生,公民|data1=|label2=|data2= |label3=相關法例 |data3= {{Hidden begin|title = '''國會改革法案'''}} *《[[中華民國刑法]]》 *《立法院組織法》 *《立法委員行為法》 *《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Hidden end}} {{Hidden begin|title = '''花東交通三法'''}} *《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 *《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 {{Hidden end}} |header4=抗議示威潮:反國會改革法案運動 |label5=主要地點|data5={{TWN}} |label6=持續時間|data6=2024年5月17日至今 ({{Age in months, weeks and days |month1=05|day1=17|year1=2024}}) |label7=示威人數|data7=5月21日:約3萬人<br>5月24日:超過10萬人 |label8=支持修法方 |data8= {{Hidden begin|title='''政黨'''}} * {{KMT}} * {{TPP}} {{Hidden end}} |label9=反對修法方 |data9= {{Hidden begin|title='''政黨'''}} * {{DPP}} * {{TNPP}} * {{TSP}} {{Hidden end}} {{Hidden begin|title='''臺灣公民團體及NGO組織'''}} *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 [[經濟民主連合]] * [[台灣公民陣線]] * [[公投護台灣聯盟]] * [[婦女新知基金會]] * [[臺灣勞工陣線]] * [[荒野保護協會]] * [[臺灣學生聯合會]] * [[地球公民基金會]] * [[公投護台灣聯盟]] *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 *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 [[台灣民主實驗室]] {{Hidden end}} }} }} </code>

替換掉了一些瑣碎內容,並且將原先違反MOS:B的粗體改掉。--Y. Sean 2024年5月28日 (二) 15:39 (UTC)回复

條目已經被設定為全面保護,管理員也難以私自動用權力進行編輯,要再過幾天才等條目降至半保護才行⋯⋯
如果想現在進行修正的話,請在「投票|取消這則條目的全保護」投下贊成票,非常感謝w--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6:36 (UTC)回复
@古拉不是德古拉在保護期間有需要修正的內容和編輯需要,透過編輯請求是正常程序,尤其是經過WP:共識認可的內容
  警告請謹慎行為避免形成WP:拉票--Rastinition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9:38 (UTC)回复
请勿拉票哦--Xiumuzidiao|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3:15 (UTC)回复
是⋯⋯⋯--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30日 (四) 03:34 (UTC)回复
一如既往,只有社群產生明確共識,本人或其他管理員才能行使管理權限替換。——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9日 (三) 02:51 (UTC)回复

討論|將頁面全保護改回永久性半保護 编辑

鑑於本條目是一則新聞動態,急需更新最新資訊並修正錯誤內容以維護wiki公信力,且目前編輯戰已基本結束,而本條目終究要開放編輯,因此提出將頁面全保護改回永久性半保護的討論及投票。

如果認可本提議請投(+)支持;不支持提議請投(-)反对;認為有更好的解決方案請投(!)意見--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6:22 (UTC)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投票(投票
(+)支持--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6:31 (UTC)回复
討論(留言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警告WP:共識不是點票--Rastinition留言) 2024年5月28日 (二) 19:29 (UTC)
撤销了Rastinition留言)在2024年5月28日 (二) 19:29 (UTC)的Deltalk并且调整了部分缩进和留言顺序(Special:Diff/82826419/82828415),请复查。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5月29日 (三) 08:00 (UTC)
这不是维基百科的做法。——暁月凛奈 (留言) 2024年5月28日 (二) 16:48 (UTC)回复
欸⋯是這樣子⋯⋯
我剛剛試著修正了用詞,現在應該沒有問題了ww--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7:02 (UTC)回复
维基百科采取共识决策。——暁月凛奈 (留言) 2024年5月28日 (二) 17:08 (UTC)回复
提出對保護級別進行討論和投票的建議⋯確實是在凝聚共識吧⋯⋯?--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7:18 (UTC)回复
如果本建議無法得到足夠的共識,管理員並不會做出任何更改哦。--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7:27 (UTC)回复
(+)支持,支持,本条目在全保护期间已经产生了重大变化(三读通过),亟需补充。--第N+1种声音 2024年5月28日 (二) 18:16 (UTC)回复
(+)支持確實需要急於更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23:23 (UTC)回复
由於本條目為新聞事件,不反對改為半保護,但建議社群密切關注本條目,隨時留意是否需要升格為延伸確認保護。此外,未來如果開放編輯,編纂上也應該留意維基百科不是維基新聞,更不是什麼維基「日記」。雖然很多社會事件類條目都是這樣,但我認為不適宜把哪天、哪時候、發生什麼事,一概流水帳式,且詳細地寫到百科全書裡。--Szeronine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23:43 (UTC)回复
(+)支持,這些東西之後一定會刪減,但重點是現在全保護搞得我們寸步難行甚麼也做不了--Kanshui0943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0:18 (UTC)回复
(!)意見,大不了就是適時做延伸確認保護,不過現在應該沒有那麼迫切的必要性了,頂多就是交由行政單位結案之前的程序拉扯,往後的類似情況應該出現在其他議題上。--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1:19 (UTC)回复
(意見在上一話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9日 (三) 02:53 (UTC)回复
(!)意見,建议延伸确认保护一段时间,后续进行半保护。--Xiumuzidiao|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3:11 (UTC)回复
调整留言顺序及缩进至此为止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5月29日 (三) 08:00 (UTC)回复
(:)回應@魔琴的操作,個人認為這不算是撤銷,僅是"透過不同模板"重新操作相同功能的處理--Rastinition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9:27 (UTC)回复
嗯,个人认为deltalk应该只能用在Wikipedia:討論頁指引#別人的意見中列出的「诽谤、个人资料、人身攻击、不文明」四种情况。像是反对某个流程更应该用折叠或者讨论结束模板,以避免影响讨论原貌,为后来的编辑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5月29日 (三) 09:36 (UTC)回复

新增觀點 编辑

有個叫袁紅冰的人提出,習某利用韓國瑜成為立法院院長、傅崐萁擔任臺灣立法院國民黨黨團總召的機會,要求全國政協和國台辦展開一次對臺灣的統戰的戰略性的攻勢,為此國台辦下發了《佔領臺灣立法院制高點的統戰戰略要點》。詳情在這裏,建議補充。--⚞︎⚟︎ 2024年5月30日 (四) 07:39 (UTC)回复

剛剛發現,李筱峰在2001年提出,「中國哪裡都不會先攻,他們會先攻佔的地方,應該是立法院。當呼應北京的『一個中國』的聲音充斥在立法院的時候,北京連出兵都不必要,台灣就自然投降了,所以中國一定會先攻佔台灣的立法院」。原文在這裏。--⚞︎⚟︎ 2024年5月30日 (四) 13:58 (UTC)回复
我記得條目已有相關內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30日 (四) 14:04 (UTC)回复

列表問題 编辑

@古拉不是德古拉說實話我覺得列點只會讓條目更混亂,不如用最早的散文。而且時程表那邊一下列表一下沒列表讓人眼花撩亂--Kanshui0943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07:25 (UTC)回复

到底是誰改成列表的,列點不是百科全書寫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1日 (六) 16:13 (UTC)回复
@Ericliu1912我不確定你要哪段,隨意抽幾個差異連結你自行比對
  1. Kanshui0943
  2. Kisaka330
  3. HYHJKJYUJYTTY
  4. Wildcursive
--Rastinition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6:50 (UTC)回复
要不要把列點去掉呢--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7:32 (UTC)回复
是這樣,看起來確實很亂⋯
我剛剛試著把所有內容全部換成了列表,應該會好一些w--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7:28 (UTC)回复
感覺怪怪的⋯我還是先改回來吧--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8:22 (UTC)回复
我覺得這不是單一用戶的責任,而是多方爭執到後來不知不覺形成條列式而減少爭端(類似情況不算少見),儘管看起來是挺微妙的。——Cbls1911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07:43 (UTC)回复
但這樣導致未經討論拆分的內容無法整合回來,實在有點麻煩。——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2日 (日) 12:38 (UTC)回复
如果要盡可能保留就要適時插入分號、句號和換行做個區隔方便後續做增訂。——Cbls1911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3:42 (UTC)回复
返回到“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