薈廬,為中華民國(臺灣)法務部調查局所專門收藏之關於中國共產黨資料之資料室。該室之資料,為自1927年4月清黨以後,由中國國民黨情報機關在與中國共產黨的多年對抗活動中,所不間斷地收集而累積起來的。其資料原本存放於南京,1949年之後,運至臺灣;1953年,置於臺北縣新店鎮青潭,並以「薈廬」為收藏該資料之室名,供學者申請閱覽。該室現由法務部調查局兩岸情勢研析處所管理,目前並不開放予中華民國一般國民閱覽,亦不開放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閱覽,僅開放予中華民國國內、國外經學術研究機關所推薦之學者申請閱覽。法務部調查局在其刊物《展望與探索》[註 1]月刊上,曾不定期地披露由薈廬所收藏之部分資料的內容。

學術研究

编辑

在中華民國(臺灣)的國內、國外研究關於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主題的知名學者,多曾參考、閱覽過薈廬所收藏之資料,例如:在國內著有《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註 2]鄭學稼、著有《中國共產黨史》的王健民、著有《中共史論》的郭華倫、著有《江西蘇維埃之建立及其崩潰》的曹伯一、著有《延安的陰影》與《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的陳永發;在國外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菁英們》(Elit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施樂伯、著有《中國農民經濟》(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 The Chinese Peasant Economy)的馬若孟(Ramon H. Myers)、著有《臺灣的未來: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Untying the Knot :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的卜睿哲、著有《臺灣一黨獨裁體制的建立》(台湾における一党独裁体制の成立)的松田康博

備註

编辑
  1. ^ 2003年1月以前,名為《共黨問題研究》。
  2. ^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之「第1卷」與「第2卷上」,早年曾以《中共興亡史》為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