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特色列表评选/2008年/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列表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列表 编辑

9支持 =》 入选--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2月1日 (一) 01:19 (UTC)[回复]

User:Johnson Lau創建,內容十分詳盡且有多個參考。窗簾布 (留言) 2008年11月16日 (日) 11:35 (UTC)[回复]

支持 编辑

  1. (+)支持內容十分詳盡且有多個參考。窗簾布 (留言) 2008年11月16日 (日) 11:35 (UTC)[回复]
  2. (+)支持GOOD—Jacky~TALK 2008年11月16日 (日) 12:49 (UTC)[回复]
  3. (+)支持,這就是維基精神!—2008,重新出發!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01:46 (UTC)[回复]
  4. (+)支持,同上,理由足够。—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06:11 (UTC)[回复]
  5. (+)支持:但文章有點「排比法」,例如是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列表#統計#紀錄一段不斷使用「所有現任及前任XXXX」。—JNIV 2008年11月17日 (一) 10:14 (UTC)[回复]
  6. (+)支持:好!不但詳盡,而且很有參考價值。-乾隆大帝 皇帝御令 2008年11月18日 (二) 11:43 (UTC)[回复]
  7. (+)支持:老實說很久沒看到特色列表投票了,就讓我們用支持票來鼓勵更多的特色列表吧~—我愛黑澀棒棒堂,開堂啦~點此留言 2008年11月19日 (三) 17:40 (UTC)[回复]
  8. (+)支持:符合标准。--Teekkari (留言) 2008年11月20日 (四) 08:58 (UTC)[回复]
  9. (+)支持:但是纪录部分是否有必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21日 (五) 16:20 (UTC)[回复]
紀錄中的所有資料, 其實都可以從列表中歸納出來, 是完全沒有新資料的. 但如果有人想要這些資料, 要自己歸納便會很麻煩. 由於技術原因, 列表只能以一種方法排序, 我選用了首次上任日期; 但其實理論上, 以任期長短, 性別, 年齡, 席位種類等任何客觀指標排列, 都是中立而且有意義的, 但我不可能為每一種指標編一個列表. 紀錄的作用, 其實就是為了列出這些客觀指標的極端值, 補償了一些列表的限制.--Johnson Lau (留言) 2008年11月21日 (五) 17:22 (UTC)[回复]
现在表格有排序功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24日 (一) 01:26 (UTC)[回复]
這種有合併格的表格是不能排序的, 而且那是很初級的排序功能, 不會懂得把7月5日排在7月10日之前 --Johnson Lau (留言) 2008年11月24日 (一) 01:49 (UTC)[回复]

中立 编辑

反對 编辑

意見 编辑

本條目是本人用了6天時間, 由零開始編寫的, 不但是中文維基獨有, 香港特區政府網頁也不會找到這些已歸納的紀錄. 條目格式仿照中文維基第一個特色列表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 力求做到每一句說話皆有可查證的資料來源, 特別是成員的出生日期, 是用了數天時間翻查才得到的成果, 當中有10多人要到圖書館翻查名人錄才能查出, 網上是沒有任何紀錄的, 可以說是首次把這些資料由傳統百科全書帶到網上. 這是本人心目中理想的維基百科條目: 嚴格的可查證, 力求中立, 希望各位支持 --Johnson Lau (留言) 2008年11月16日 (日) 16:02 (UTC)[回复]

  • 生卒年月并非必要信息,是否需要列出还有待商榷。—Webridge传音入密 2008年11月17日 (一) 05:56 (UTC)[回复]
    • 如果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 便可以知道他在什麼年齡做了什麼事情, 一個80歲的和一個30歲人當上行政會議成員, 肯定有不同意義. 而且更重要是, 這項資料是傳統的名人錄都會記載的資料.--Johnson Lau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06:31 (UTC)[回复]
      • 难道列出年龄不比出生年月更加直观么?我不否认出生年月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但是对于列表来说这样的信息量过于繁杂,对一般读者来说显得没有必要。我建议可以改为列出年龄,想要知道具体出生日期的读者则可以进入对应人名条目进行查询。—Webridge传音入密 2008年11月21日 (五) 02:53 (UTC)[回复]
        • 列出年齡, 是2008年11月21日當時的年齡, 還是1997年7月1日的年齡? 人的年齡每分每秒都在改變, 怎樣寫下來? 如果每一個任期開始終結都寫下當時年齡, 資料量反而會以倍數增加. 一個人的姓名, 性別, 出生日期是最客觀, 最基本的性質; 種族/民族也是很重要的, 但香港沒有這個需要--Johnson Lau (留言) 2008年11月21日 (五) 04:02 (UTC)[回复]
          • “人的年齡每分每秒都在改變, 怎樣寫下來?”,这只是技术性问题,只需要用维基语法很容易就能解决,就像Wikipedia:统计中所列出的每日增长条目,那是自动计算的,而不需要人每时每刻来计算。我只是提个建议,既然要成为特色列表,有建议可以参考总不是坏事吧。另外,你说“香港沒有這個需要”,我也很不理解,难道这个维基条目是专门给香港人看的么,还是你认为香港是一个单一民族地区?—Webridge传音入密 2008年11月22日 (六) 02:51 (UTC)[回复]
            • 把出生日期變成一個每分每秒改動的年齡, 只不過是把一項資料變成另一項資料, 那就不能減少資料量; 但對使用資料的人來講, 某人今天的年齡未必是他想要的資料, 假如只有某人今天年齡, 但目的是要知道某人在1997年7月1日的年齡, 他便必須作兩次計算: 先用今天年齡計算出出生日期, 再用出生日期計算1997年7月1日的年齡. 但如果列出的是出生日期, 要知道任何日期的年齡都只需要計算一次. 你可以看看正規的百科全書和名人錄, 沒有一本會把名人在出版當天的年齡作為資料紀錄的.
            • 另外, 香港不需要寫種種族和民族, 基本上幾個原因. 關於種族, 就像美國總統, 在奧巴馬當選之前, 根本沒有非白人做過總統; 而香港特區的主要官員/立法會/行政會議, 亦從來沒有非華人. 關於民族, 內地有所謂56個民族之分, 香港的人事紀錄是沒有這項的, 根本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實他們的民族, 不適合在維基寫出. 如果要寫國籍, 也是不需要的, 因為基本法已規定他們必須是沒有外國居留權的中國公民. --Johnson Lau (留言) 2008年11月22日 (六) 04:57 (UTC)[回复]
  • 統計需整理一下,例如列表—Jacky~TALK 2008年11月18日 (二) 13:0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