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Karl Lee BBC/物理玄學

物理玄學為你檢測居所一系列對人體有影響的物理項目,所有結果均以全景詮釋圖展示,配合清晰指標居所強弱能量分佈,一目了然。

核心理念 编辑

居所內每一個位置都擁有不同能量與物理特性,例如失穩磁場、超頻噪音、滯流空氣質素已經成為常見的考量問題,應對關鍵就在於能否善用各式能量匯聚點,科學化地趨吉避凶。不單有助身心的健康,更有利於學業嘅專注、事業嘅發展。但若毫不理會就要承受小偷式的累積性侵害,而你從來都不曾察覺,同癌症一樣可怕!

檢測項目 编辑

  • 全景磁場能量,各位置方向、強弱及穩定性
  • 全幅聲頻波動,各位置頻譜內音域強弱,包括可聽音頻、超高頻、超低頻
  • 全景低頻微波,各位置訊號覆蓋性
  • 空氣質素,包括所有IAQ項目

1.       燃燒氣體 (一氧化碳 (CO)二氧化氮 (NO2))

2.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TVOC)

3.       甲醛 (HCHO)

4.       二氧化碳 (CO2)

5.       懸浮粒子 (PM10/PM2.5)

6.       臭氧 (O3)

7.       氡氣 (Rn)(Coming Soon)

8.       生物污染物 (細菌真菌黴菌病毒塵蟎等)

相關項目影響 编辑

所有測量項目首要針對健康問題,多份科學研究已經證實,我們測量的一系列物理特性對健康有確切影響。

另一方面,物理玄學團隊致力為大家成就吸引力法則,最前沿嘅物理學已證實並指出,觀察可以影響結果,意念可以改變未來[1]

物理玄學就是以科學角度,為大家帶來科學上的趨吉避凶。

與健康掛鉤 编辑

磁場同超聲波已經係證實同健康有密切關係

磁場承載著巨大能量,配合得宜至關重要,善於利用就等於地球不停為你提供能量同保護。但同理必須留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情況

超低頻聲波影響可以導致頭痛、失眠、噁心、甚至有機會導致輕度「腦損傷」等

氣動項目對人體的影響就更加廣為人知,量度內容包括空氣粒子,

由吸入嘅成份到形態,都會仔細測量、對照分析

空氣當中嘅水份、微粒(PM10/PM2.5)、揮發物(TVOC、HCHO)、化合物(CO2、CO、NO2)、細菌、臭氧、氡氣等都會針對量度,均是IAQ所量度的污染物。

而空氣流動情況以及溫度都同時影響健康嘅重要因素,必須綜合分析

低頻微波就來源於所有用作訊號連接式的通訊設備,由於現代科技進步,人體和訊號源已經處於近乎貼身的距離,此類影響應更值得大家提防

個人意念即未來 编辑

楊氏雙縫實驗證明「觀測會直接改變實驗結果」,此實驗已經被多個國家頂尖級別物理學家,以實驗方式多次重複證實。

配合量子糾纏理論下的維度概念推演,即使不加入多重宇宙觀念,個人意念仍然可改變未來發展 。

因此每個人都是一個未來信號發射器, 想要構建一個你理想的未來,關鍵取決於你信念能量的強弱。也如同吸引力法則,越想得到,就越要時刻提醒自己,發射信號!

應對策略方案 编辑

每項指標均以該項目相應科學原理作建議基礎,再透過物理玄學多年研究結果,按照客戶實際情況提供最少佈局調度及佈置建議,針對改善家居問題,務求剔除所有潛藏或已經存在的威脅,並加強善用每一個位置的優勢。

若新屋入伙或者重新裝修單位,物理玄學可以提供最多、亦最靈活建議選擇。

參考資料 编辑

“Delayed Choice Quantum Eraser”, Y.H. Kim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 84, 1 (2000).

“Quantum Delayed-Choice Experiment with a Beam Splitter in a Quantum Superposition”, S.B. Zheng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 115(26), 260403 (2015).

“Super Sensitive Measurements in the Future: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Paranormal Phenomena”, L. Cederman and A. Jönsson,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64(4) (2000).

“Feeling the futur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nomalous retroactive influences on cognition and affect”, D. B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0(3) (2011).

外部連結 编辑

Category:使用创建条目精灵建立的页面

新增物理玄學 编辑

  1. ^ Feeling the futur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nomalous retroactive influences on cognition and affect”, D. B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0(3)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