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皇位”号装甲舰(俄語:Не тронь меня羅馬化:Ne Tron Menia[b]是19世纪60年代中期为俄罗斯帝国海军建造的三艘佩尔维涅茨级英语Pervenets-class ironclad舷侧铁甲舰中的第二艘。该舰完工后加入了波罗的海舰队,从未离开过俄罗斯水域。自1870年起,该舰被分配到炮兵训练支队,期间经常更换武器装备。之后“吾之皇位”号被编入预备役,十年后改为废船。1905年,该船被解除武装,并于1908年被出售。俄国内战结束后,该舰被苏维埃政府收购,并于1925年被卖给了一家工厂。该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围城战中沉没,1950年打捞上来拆解报废

历史
俄罗斯帝国
艦名 俄語:Не тронь меня
使用者 俄罗斯帝国海军
下订日 1862年3月31日
建造者 圣彼得堡查尔斯·米切尔公司英语Charles Mitchell (shipbuilder)
成本 923,500卢布
動工日 1863年12月1日[a]
下水日 1864年6月23日
服役日 1865年7月18日
重新歸類 1892年2月13日,岸防舰
除籍日 1905年10月11日
结局 1908年9月8日,出售用作驳船
苏联
獲取日 俄国内战
结局
  • 1925年6月24日被卖给列宁格勒金属厂
  • 二战期间沉没,1950年被打捞起
  • 1950年代被拆解
技术数据(建成时)
艦級 佩尔维涅茨级英语Pervenets-class ironclad舷侧铁甲舰
排水量 3,340長噸(3,390公噸)
全長 220英尺(67.1米)
全寬 53英尺(16.2米)
吃水 14英尺6英寸(4.4米)
動力輸出 1,200匹指示馬力(890千瓦特)
動力來源
速度 8(15公里每小時;9.2英里每小時)
乘員 459名军官和水手
武器裝備 17门8英寸(203毫米)线膛
装甲

设计

编辑

该舰被设计为一艘岸防舰,用于保护通往圣彼得堡的通道,并被称为“自行式装甲水上炮台英语Floating battery[c]”。因此,重型武器和防护是该舰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舰名“俄語:Не тронь меня”,转写自拉丁文“Noli me tangere英语Noli me tangere”,意思是“不要摸我”,典出自《圣经约翰福音的第20章第17节。[4][5]

“吾之皇位”号全长220英尺(67.1米),舷宽53英尺(16.2米),设计吃水深14英尺6英寸(4.4米),排水量达到3,277長噸(3,330公噸)。铁质舰体有比较明显的内倾。该舰的舰首舰尾装有大型撞角,舰尾的撞角还能起到保护螺旋桨的作用[6]。这艘舰的操控性并不好,据记载有“经常有突然向一边或另一边猛地倾斜”,这可能是由于导向其舵的水流动力不佳所致。然而该舰却需要至少六名水手来操作舵轮英语Ship's wheel[7]。常规配置下,该舰全体乘员共计459名官兵[6]

为了降低成本,该舰从蒸汽战列舰“康斯坦丁”号上接收了翻新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原是为其姊妹舰“佩尔维涅茨”号准备的。这可能是一台直接作用式蒸汽机,由英国的亨弗里斯和特南特公司制造,蒸汽由四台矩形火管锅炉英语fire-tube boiler提供。在1865年7月18日的海试中,本舰的舰载引擎产生了共1,200匹指示馬力(890千瓦特),使该舰达到了7.75—8(14.35—14.82公里每小時;8.92—9.21英里每小時)的最高速度。随舰最多可以携带500長噸(510公噸)煤炭,但其续航能力尚不清楚。“吾之皇位”号配有三根铁制桅杆纵帆索具。在帆和蒸汽结合下,该舰可以达到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8]

“吾之皇位”号配备了17门8英寸(203毫米)线膛炮。其中15门安装在主甲板的舷侧,另2门安装在上层甲板的中轴炮座英语Pivot gun[d]上作为追击炮英语chase gun。1868年,1门主甲板炮被拆除,另增加了1门7.72英寸(196毫米)60磅滑膛炮[10]

与“佩尔维涅茨”号不同,该舰从水线以上开始舷墙向内倾斜英语tumblehome27°,意在偏转炮弹。因此水线处狭窄的垂直锻铁装甲带的厚度增加到5.5英寸(140毫米),以补偿其降低的防护能力。舰体其余部分的侧面由4.5英寸(114毫米)的装甲保护,从距舰体前后端30英尺(9.1米)处开始减少到4英寸(102毫米)。这些装甲背后由10英寸(254毫米)的柚木支撑,并延伸到水线下4英尺(1.2米)。舰体通过六道横向和两道纵向的水密舱壁进行分隔,以防止水下损伤。顶部开放式的指挥塔也由4.5英寸的装甲保护。[11]

建造和服役

编辑

“吾之皇位”号于1862年5月31日下单,当时俄方与英国造船商查尔斯·米切尔英语Charles Mitchell (shipbuilder)签订了造舰合同。该舰的总造价为923,500卢布。位于圣彼得堡的国有加莱尔尼岛造船厂被租赁给米切尔,海军部同意升级设施以处理铁壳铁甲舰的建造。为了建造足够大的船架滑道英语Slipway以容纳该舰,开工时间推迟到1863年1月30日。这一延迟使得设计方案得以修改,以容纳即将投入使用的更大、更强的8英寸后膛炮。这些火炮需要比旧的滑膛炮更多的操作空间,因此该舰被提高船体内倾点的位置,略微加宽了主甲板。根据其姊妹舰的经验,安装了深12英寸(305毫米)、长20英尺(6.1米)的觥龙骨以减少舰船的摇晃。“吾之皇位”号直到1863年12月1日才正式铺设龙骨,并于1864年6月23日下水[12]

该舰于1865年7月18日加入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869年7月,该舰与装甲巡航舰英语armored frigate“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相撞。1870年后,该舰多次被分配到炮兵训练支队英语Gunnery Training Detachment。作为编队的一部分,“吾之皇位”号经常被重新武装,以便训练军官和士兵使用一些最新服役的火炮。1880年,在该舰炮甲板上安装了12门8英寸火炮。有时也会在上层甲板延伸到舷墙英语bulwark的平台上,安装1门9英寸(229毫米)迫击炮,1门3.42英寸(87毫米)四磅四管炮、1门1.75英寸(44毫米)恩斯特伦炮英语Engstrem gun和1门1英寸(25毫米)帕姆克蘭茨英语Helge Palmcrantz自动炮。由于迫击炮对船舶结构造成压力,因此在1881年被拆除。[10]

为了缓解舵手操舵的拥挤环境,1871年该舰的舵轮被从炮台甲板移动到后桅杆前方舷墙上的平台。1876至1877年间,该舰的舰桥被拆除并安装了新锅炉。这些锅炉将引擎功率提高到1,700匹指示馬力(1,300千瓦特),使该舰在海试中达到8.5节的速度。1882年,“吾之皇位”号撞到了挪威船“海登”号(Heiden),在这三年之后该舰被列入预备役。1892年2月13日,该舰被重新分类为岸防铁甲舰,并于1895年3月23日被改作储存船。之后“吾之皇位”号曾在喀琅施塔得的水雷学校服役,直到1905年9月15日解除武装,并于同年10月11日从海军名册中除名。随后,该舰被移交给喀琅施塔得港进行处置,并于1908年9月8日被出售用作驳船。俄罗斯内战后,该舰被苏联政府接收,并于1925年6月24日出售给列宁格勒金属厂俄语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й заво́д。二战期间,该舰在涅瓦河中沉没。1950年被打捞上来后拆解。[13]

脚注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本条目中使用的所有日期均为新历
  2.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1],另有来源译作“尼特隆·梅尼娅”号[2]
  3.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船舶近海工程词典》[3]
  4. ^ 译名参考自《英国战列巡洋舰》[9]

出处

编辑
  1. ^ 张恩东 (2018),第178頁.
  2. ^ 杨冯生 (2021),第76頁.
  3. ^ 袁随善 & 何志刚 (1992),第159頁.
  4. ^ McLaughlin (2011),第115, 127頁.
  5. ^ Silverstone (1984),第379頁.
  6. ^ 6.0 6.1 McLaughlin (2011),第117頁.
  7. ^ McLaughlin (2011),第119頁.
  8. ^ McLaughlin (2011),第117, 124-126頁.
  9. ^ 杨坚 (2017),第19頁.
  10. ^ 10.0 10.1 McLaughlin (2011),第120, 122頁.
  11. ^ McLaughlin (2011),第122, 124頁.
  12. ^ McLaughlin (2011),第115-116, 119頁.
  13. ^ McLaughlin (2011),第124, 126-127頁.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