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Edward Wong/晚期中古汉语拉丁转写

晚期中古漢語拉丁轉寫

緣起 编辑

中古漢語研究伊始並沒有措意早期中古漢語晚期中古漢語底區分。高本漢認為《切韻》與早期韻圖反映的是同一個系統,並且坐實到歷史上底“七世紀長安音”。王力雖然不認同“七世紀長安音”底提法,但是仍然不加區別地用早期韻圖來討論切韻音系。系統地區分早期和晚期中古漢語似乎始於蒲立本,蒲氏認為韻圖反映的實際是晚期中古漢語底音系,并指出韻圖對切韻底兼容性源於等韻學家試圖用當時底口語音來解釋已經死亡的切韻音。隨著晚期中古漢語材料底發掘,其與早期中古漢語底區別漸被厘清,以至於晚期中古漢語(長安音)是早期中古漢語(金陵洛下)底直接後代還是新進入歷史視野的地方變體也成疑問。這涉及早期中古漢語底特點,尤其是切韻音是單一音系還是綜合音系的討論,尚待深入考量。

《切韻》是早期中古漢語底標杆,而且由於其折衷南北的性質,實際可以作為整個中古漢語底標杆。理論上所有中古漢語底後代,包括大部份現代方言、域外方音都可以用切韻底系統來描述,此中也包括晚期中古漢語。而且當前已經存在不止一種切韻音底拼音方案,由於晚期中古漢語沒有超越切韻音的語音區別,其中任一種都足以為晚期中古漢語注音。但是現代人接觸中古漢語,我猜測最大的動因有二:一爲欣賞詩詞底韻律美,二爲理解現代方言底語音現象。對於前者,大部份詩詞(除六朝之外)不是用早期中古漢語創作的。其中唐詩是用典型的晚期中古漢語,而宋詞則是用更晚近的宋代音系(有人認為屬於晚期中古漢語,也有人認為屬於近代漢語)。對於後者,大部份現代方言,包括大部份域外音(衹有日本吳音是系統的例外)底直接祖先其實不是早期中古漢語,而是晚期中古漢語。因此之故,雖然切韻音底拼音方案涵蓋了晚期中古漢語,但將來注唐詩,則不能直現唐詩底韻律,將來考方音,也不能直現方音底規律,為晚期中古漢語單獨創製一套拼音方案仍有必要。

原則 编辑

晚期中古漢語以甚麼為標準?晚期中古漢語不像早期中古漢語有《切韻》作為當仁不讓的標準,既成系統又被普遍接受的,恐怕衹有早期韻圖一項。現存最早的韻圖是《韻鏡》和《七音略》,兩者雖然分了兩呼四等十六,小韻卻完全是《切韻》底系統。 《四聲等子》合併成十三攝,入聲​​卻又兼配了陰聲。邵雍《聲音唱和圖》除了入聲配陰聲,梗曾合併,蟹攝三四等也併入止攝去了。十六攝或十三攝是共時的系統嗎?是否如實反映了晚唐底口音?晚期中古漢語底標準難以斷定,韻圖充其量衹是合理的折衷。

本拉丁化方案在早期韻圖底基礎上合併互補的音位,首先將每一個音位(儘量)映射到單個字母,然後用單字母取代一些字母組合再調整一些拼式。首先對韻圖反映的語音系統作如下假設。

假設 编辑

關於音系的假設 编辑

  • 原則上認為韻圖中一攝是一韻,同攝同等呼認為同一小韻。
  • 一二三四等是介音底區別,開合口也是介音底區別。
  • 江宕已經合併,江佔二等,宕佔一三等,偶爾也佔二四等;為避免霜雙同音,把江韻莊組放在合口。
  • 果攝有一三等,假攝有二三等,但果攝底三等衹有牙喉音,假攝三等沒有牙喉音,從音位考慮可以合併。
  • 假四真三等其實是真正的四等,介音和純四等韻無異。假二真三等底聲母已經吞沒介音,外轉韻同二等,內轉韻同一等,排在二等是精照同列底權宜。
  • 因上條,照二無三等韻,照二照三聲母無對立,可以合併成一組聲母。
  • 輕唇音已經從重唇分出,合口三等是專為照顧輕唇音立的。
  • 釐清輕重唇之後,唇音開合口無對立,一等多合口,二三四等多開口,但非組一定是合口。
  • 非組部分三等韻已經轉入一等或二等,邵雍把“法凡晚萬”排在二等。
  • 非敷合流;神禪合流。
  • 知組既不同於端組,也不同於照組。
  • 因上條,一二等衹有唇牙喉音有對立,三四等也一樣,因此二等底舌齒音可以認為是一等,四等底舌齒音也可以認為是三等。關於第二點,邵雍底地音圖正是這樣的,同時他又把部分一等底舌齒音排在了二等。
  • 流攝唇音併入遇攝;佳韻部分流入麻韻。
  • 聲調已分裂成陰陽兩類,而且如果照唐五代西北方音濁擦音已經清化來看,這種對立是辨義的。
  • 全濁上聲併入陽去;次濁上聲可能併入陰上,也可能獨立為陽上。

關於音值的假設 编辑

  • 同一攝底元音在一二三四等底介音條件下有不同的變體,有些連介音通化成單元音。
  • 從高麗對音來看,部分三等韻無介音,四等韻有i介音。
  • 根據敦煌藏文轉寫和梵漢對音,入聲收濁塞音,山臻攝可能收r。但是藏語衹有濁塞尾,絕大多數現代方言衹有清塞尾,都沒有清濁對立。同時日本漢音沒有一個入聲收濁音,清濁可能是不同的地方變體。
  • 鼻音全部是鼻冠濁塞音,微母和日母可能已經去鼻化。
  • 全濁音可送氣,也可不送。
  • 照組是舌葉音,因此可自由配合i介音;也可能二等是捲舌音,三等是舌面音,沒有對立。知組是捲舌塞音或帶擦音色彩的塞音。
  • 神禪合流,但是照敦煌文書和現代方言來看,似乎又按照韻母分化了,三等是擦音,二等(除止攝)是塞擦音。

聲母 编辑

次清 清濁 清濁
重脣
p

ph

b

m
輕脣
f

fh

v

mv
舌頭
t

th

d

n

l
舌上
tj/ty

thj/thy

dj/dy

nj/ny
齒頭
ts

tsh

dz

s

z
正齒
c
穿
ch

jh

sh

zh

nh
牙音
k

kh

g

ng
喉音
q

h

x

-

fh和jh衹在理論上存在,因為我認為敷已併入非,牀已併入禪。知組有兩種形式,拼開口韻時作tj/thj/dj/nj,拼iu/iung/iuk時省略i介音,拼合口介音w時j和w縮合成y。如:知tji,中tjung,轉tyenx。另外喻為零聲母,喻三以i/w開頭,喻四以j/y開頭,如:有iwx,圓wen,餘ju,沿yen。

韻母 编辑

十三攝可分為內轉外轉兩大類,這裡從音韻系統考慮,把宕攝當作外轉。內轉之中通攝和遇攝衹有合口,定主元音為u,其他攝為零元音(ə)。外轉一般四等俱全,除去梗攝衹有二三四等,和宕攝對立,外轉主元音定為a,梗攝定複元音aj(也可以認為是為複韻尾)。a辖蟹山宕果效咸诸摄,ə辖止臻曾流深诸摄,u辖通遇两摄,aj專配梗攝。收喉韻多,無可奈何,至於為什麼取aj,可參考漢越音高麗對音和日本漢音。

至于两呼四等,開口呼無介音,合口呼標記為w介音。一等無介音,二等記為ɨ,三等記為i,四等記為j。但是從用韻情況看,外轉一二等通常不互押,三四等通常互押,內轉一三四等通常互押,外轉三四等偶爾和二等互押。二等像是單純的元音,三四等各帶不同的介音,一二等是前後元音底對立,三四等則是介音鬆緊底對立。

止遇果諸攝無韻尾,蟹攝韻尾j,效流兩攝韻尾w,通宕梗曾諸攝韻尾ng/k,山臻兩攝韻尾n/t,深咸兩攝韻尾m/p,基本無爭議。

標定音位之後,依次應用以下替換縮短拼式:

  • ji→j,jwi→wj。
  • ia→e,ja→je,果宕兩攝除外。
  • iə→i,jə→ji,wjə→y(除止攝)。
  • 梗攝jng→nh,jk→c。
  • uə→u,曾攝除外。
  • ə→o,止攝開口除外,直接省略ə。
  • 一二等、三四等無對立的聲母(舌齒音),二等省略介音ɨ,四等省略介音j(應用第一二條之後)。
  • 一等w→u,wɨ→w,wj→y。
  • ɨ→j。
  • jw→y。

如:移jiə→ji,陽jiang→jang,餘jiu→ju,遺jwiə→yi;偃ians→ens,延jian→jen,煙qjan→qjen,遮cia;衣qiə→qi,因qjən→qjin,均kwjən→kyn,季kwjə→kyi;耕kajng→kanh,格kajk→kac,英qiajng→qenh,瑩qjajng→qjenh,榮wiajng→wenh,螢xwjajng→xyenh,營jwiajng→yenh;溫qwən→qun,肱kwəng→kuong;恩qən→qon,師shə→sh;散sanx,山shɨan→shan,端twan→tuan,篡chwɨans→chwans,天thjan→then,宣swjan→swen;官kwan→kuan,關kwɨan→kwan,涓kwjan→kyen,沿jwian→yen,匀jwiən→yn;巴pɨa→pja,家kɨa→kja;錣tjwɨat→tyat,轉tjwianx→tyenx,追tjwiə→tyi。

開口 合口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通摄 東冬鐘
ung/uk
東鐘
iung/iuk
止摄 脂支
-
脂支之微
i
脂支
ji
脂支
ui
脂支微
wi
脂支
yi
遇摄 模虞尤
u
魚虞
iu
蟹摄 咍泰
aj
皆佳夬
jaj
祭廢
ej
齊祭
jej
灰隊
uaj
皆佳夬
waj
祭廢
wej
齊祭
yej
臻摄 痕臻
on/ot
真欣
in/it

jin/jit
魂文
un/ut
諄文
win/wit

yn/yt
山摄
an/at
刪山仙元
jan/jat
仙元
en/et
先仙
jen/jet

uan/uat
刪山先
wan/wat
仙元
wen/wet
先仙
yen/yet
效摄
aw

jaw

ew
蕭宵
jew
果摄
a
家佳
ja
戈家
ia

ua
家佳
wa

wia
宕摄 唐陽
ang/ak

jang/jak

iang/iak

uang/uak

wang/wak

wiang/wiak
梗摄 庚耕
anh/ac
庚清
enh/ec

jenh/jec
庚耕
wanh/wac
庚清
wenh/wec

yenh/yec
曾摄 登蒸
ong/ok

ing/ik

uong/uok
流摄 侯尤
ow

iw

jiw
深摄
om/op

im/ip

jim/jip
咸摄 覃談
am/ap
咸銜凡
jam/jap
鹽嚴
em/ep
添鹽
jem/jep

聲調 编辑

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
- x s p/t/k/c

平聲入聲不標,以p/t/k/c結尾者為入聲,其他為平聲。上聲和去聲分別在韻母後加x和s。

等呼底判斷 编辑

  • 以u/w/y開頭的韻為合口,其他為開口;唇音不分開合。
  • 韻腹o衹有一二等,e/i衹有三四等,a/u有一二三等,三等衹出現在果攝和宕攝。
  • u開頭的韻為一等,i/wi/e開頭的韻為三等,w開頭的韻為二三等,不是零聲母且ja開頭的韻為二等,其他j開頭的韻為四等,y開頭的韻為四等。
  • 舌齒音無一四等和二三等互補,t/th/d/n/ts/tsh/s/dz/s配一四等,tj/ty/thj/thy/dj/dy/nj/ny/c/ch/jh/sh/zh/nh配二三等。
  • 牙喉音y開頭的韻為四等。
  • 衹有三四等的韻其他(除第三和第五條)為三等,即e/we開頭的韻為三等。

例如:餘ju,應用第一條,合口;應用第三條,四等。轉tyenx,應用第一條,合口;應用第二條,三四等;應用第四條,三等。王wiang,應用第一條,合口;應用第三條,三等。

示例 编辑

憶江南 编辑

江南好 kjang nam hawx

風景舊曾諳 fung kenhx giws dzong qam

日出江花紅勝火 nhit chyt kjang hwa xung shings hua

春來江水綠如藍 chyn laj kjang shwix liuk nhiu lam

能不憶江南 nong put qik kjang nam

夜雨寄北 编辑

君問歸期未有期 kwin mvuns kwi gi mvis iwx gi

巴山夜雨漲秋池 pja shan jas iux tjiangs tshiw dji

何當共剪西窗燭 xa tang giungs tsenx sej chwang ciuk

卻話巴山夜雨時 khiak xwajs pja shan jas iux zhi

捉季布傳文 编辑

昔時楚漢定西秦 sec zhi chux hans denhs sej dzin

未辨龍蛇立二君 mvis bens liung zhia lip nhis kwin

連年戰敗江河沸 len nen cens bajs kjang xa fis

累歲相持日月昏 lwix swejs siang dji nhit ngwet hun

漢下謀臣真似雨 hans xjas miw zhin cin zis iux

楚家猛將恰如雲 chux kja manhx tsiangs khjap nhiu win

各佐本王爭社稷 kak tsas punx wiang chanh zhias tsik

數載交鋒未立尊 shus tsajx kjaw fung mvis lip tsun

後至三年冬十月 xows cis sam nen tung zhip ngwet

沮水河邊再舉軍 tshiu shwix xa pjen tsajs kiux kwin

楚漢兩家排陣訖 chux hans liangx kja baj djins hit

觀風占氣勢相吞 kuan fung cem khis shejs siang thon

馬勒鑾珂人繫甲 max lok luan kha nhin kjejs kjap

各憂勝敗在逡巡 kak qiw shings bajs dzajs tshwin zwin

楚家季布能詞說 chux kja kyis pus nong zi shwet

官為御史大夫身 kuan wi ngius shx dajs fu shin

寫奏霸王誇辯捷 siax tsows pa wiang khwa bens dzep

稱有良謀應吉辰 ching iux liang miw qings kjit zhin

臣見兩家排陣訖 zhin kjens liangx kja baj djins hit

虎鬥龍爭必損人 hux tows liung canh pjit sunx nhin

臣罵漢王三五口 zhin mas hans wiang sam ngux khowx

不施弓弩遣抽軍 put shi kiung nux khjenx thjiw kwin

霸王聞奏如斯語 pas wiang mvun tsows nhiu si ngiux

據卿所奏大忠臣 kius khenh shux tsows dajs tjung zhin

戈戟相衝猶不退 kua kec siang thjung jiw put thuajs

如何聞罵肯抽軍 nhiu xa mvun mas khongx thjiw kwin

卿既舌端懷辯捷 khenh kis zhet tuan xwaj bens dzep

不得妖言誤寡人 put tok qew ngen ngus kwax nhin

季布既蒙王許罵 kyis pus kis mung wiang hiux mas

意似獰龍擬吐雲 qis zis nanh liung ngix thux win

遂喚上將鍾離末 zwis xuans zhiangs tsiangs ciung li muajs

各將輕騎後隨身 kak tsiang khenh? gis xows zwi shin

出陣拋旗強百步 chyt djins phaw gi giang pac bus

駐馬攢蹄不動塵 tjus max dzuan dej put dungs djin

腰下狼牙椗四羽 qjew xjas lang ngja ? sis iux

臂上烏號掛六鈞 pjis zhiangs qu xaw kwas liuk kyn

順風高綽低牟熾(幟) zhwins fung kaw chiak tej miw chis

□箭長垂鎖甲裙 ? tsens djang zhwi suax kjap gwin

遙望漢王招手罵 jew mvangs hans wiang cew shiwx mas

發言可以動乾坤 fat ngen khax jix dung gen khun

高聲直噉呼劉季 kaw shenh djik dams hu liw kyis

公是徐州豐縣人 kung zhis ziu chiw fung xyens nhin

母解絹(緝)麻居村墅 miu kjajx tship ma kiu tshun zhius

父能牧放住鄉村 vus nong miuk fang djus hiang tshun

公曾泗水為亭長 kung dzong sis shwix wi denh tjiangx

久於闤闠受飢貧 kiux qiu xwan xwajs zhiws ki bin

因接秦家離亂後 qjin tsep dzin kja li luans xows

自號為王假亂真 dzis xaws wi wiang kjax luans cin

□鳥如何披鳳翼 ? tewx nhiu xa phi vungs jik

黿龜爭敢掛龍鱗 ngwen kwi chanh kamx kwa liung lin

百戰百輸天不佑 pac cens pac shiu then put ius

士率三分折二分 zhs shut sam fun zhet nhis fun

何不草繩而自縛 xa put tsawx zhing nhi dzis vus

歸降我王乞寬恩 kwi xjang ngax wiang khit khuan qon

更若執迷誇鬥敵 kanhs nhiak cip mjej khwa tows dec

活捉生擒放沒因 xuat cjak shanh gim fangs mut qjin

鼙鼓未施旗未播 bjej kux mvis shi gi mvis puas

語大言高一一聞 ngiux dajs ngen kaw qjit qjit mvun

漢王被罵牽宗祖 hans wiang bis mas khjen tsung tsux

羞看左右恥君臣 siw khan tsax ius chix kwin zhin

鳳怯寒鴉嫌樹鬧 vungs khep xan qja xjem zhius naws

龍怕凡魚避水昏 liung phas vam ngiu bjis shwix hun

拔馬揮鞭而便走 bat max hwi pjen nhi bjen tsowx

陣似山崩遍野塵 djins zis shan pong pjens jax djin

餘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