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考古小尖兵/喇叭形玉環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典藏之國寶喇叭形玉環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典藏之國寶喇叭形玉環(©Pbdragonwang)


喇叭形玉環,是作為手環的一種環形玉飾,屬於單凸領環。由塊狀玉材一體成形琢磨而成,其斷面略呈「L」形,環身的一面向外擴張,如同喇叭形狀,擴張處的弧度極為滑順。臺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遺址曾出土數件此類玉器,其中又以卑南遺址出土最多,計有8件[1][2]

器物功用 编辑

卑南遺址出土的手環中,以板岩石環數量最多,其佩戴數量多為1至7件式的組合,佩戴在單手或雙手手腕上;而喇叭形玉環的佩戴則是單獨1件佩戴於單體葬的女性成人之左手臂上,方向是喇叭開口面朝上,大約可推至接近手肘關節處。喇叭形玉環經常會搭配管珠項鍊或鈴形玉珠頭飾作為陪葬,因鈴形玉珠既珍貴且稀少,推測同時配戴喇叭形玉環及鈴形玉珠的墓主,應該具有特殊的社會地位[2][3][4]

分布概況 编辑

喇叭形玉環於卑南遺址出土最多,於1980年代搶救發掘時期臺東縣政府採集標本至少2件、國立臺灣大學採集標本6件。除卑南遺址外,全臺至少有4處史前遺址出土,包括南投縣覆鼎金考古遺址出土1件、宜蘭縣丸山遺址出土1件、雲林縣古坑大坪頂遺址第I地點文化層出土1件以及臺南市北三舍遺址大湖文化烏山頭期地層出土1殘件。其中覆鼎金考古遺址出土於繩紋陶文化層上部,其年代可能較早或者約略與其他遺址相當[5],其餘年代較卑南遺址稍晚,形制有所變化,器形似有小型化之趨勢[6]

來源探討 编辑

於同時期或稍早的臺灣周邊地區,中國華南、西南一帶較流行的是雙凸領環及單凸領環,其材質有玉質也有青銅質,又以雙凸領環居多。而臺灣至今尚未發現雙凸領環,亦沒有青銅材質製作的,因此,有學者認為臺灣有的單凸領環以及外形經過轉化的喇叭形玉環,似乎不是直接來自中國西南、華南,而可能是受到中南半島地區其他風格傳布的影響[6]

指定國寶及古物 编辑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典藏數件卑南遺址出土的喇叭形玉環,包含1件國寶及2件重要古物,其中1件玉材翠綠而圓潤剔透,器形完整且品質最為精良,展現臺灣史前製玉工藝的高超及風格的特殊,為臺灣史前玉器工藝中極為少見的立體玉器,年代為距今約3500-4000年。2012年由文化部指定成為國寶[7]

覆鼎金遺址出土之喇叭形玉環於2022年指定為一般古物[8]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葉美珍. 〈史前珍瑤──談卑南遺址4組國寶玉器(上)〉.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13-02-01, (244). 
  2. ^ 2.0 2.1 夏麗芳. 〈喇叭型玉環〉.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03-05-01, (10). 
  3. ^ 連照美. 鄧聰 , 编. 〈臺灣卑南玉器研究〉. 《東亞玉器》 (香港: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1998, (第一冊): 351-367. 
  4. ^ 葉美珍、李坤修. 〈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2:談喇叭形玉環與鈴形玉珠之佩戴方式─來自卑南文化公園PNPAB7的啟發〉.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15-10-01, (308). 
  5. ^ 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 《南投縣覆鼎金疑似考古遺址試掘及調查研究計畫結案成果報告》 (PDF).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2021. 
  6. ^ 6.0 6.1 葉美珍. 〈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1:喇叭形玉環與雙凸領環的世界〉.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15-07-01, (302). 
  7. ^ 文化資產複合查詢:喇叭型玉環. 國家文化資產網. 
  8. ^ 喇叭型玉環.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