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ridate, re di Ponto

本都王米特里达梯》義大利語Mitridate, re di Ponto),作品K.87,是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于1770年创作的三幕正歌剧。该剧剧本由维托里奥·阿梅代奥·奇尼亚-桑蒂英语Vittorio Amedeo Cigna-Santi改编自朱塞佩·帕里尼英语Giuseppe Parini翻译的意语版让·拉辛戏剧《米特里达梯》。

莫扎特创作这部剧时在意大利旅行。音乐学者丹尼尔·E·弗里曼英语Daniel E. Freeman认为,莫扎特创作时参考了约瑟夫·米斯利维切克的《尼泰蒂英语La Nitteti[1]。1770年3月,莫扎特在博洛尼亚与米斯利维切克和他父亲初次相见,这时米斯利维切克正着手创作歌剧《尼泰蒂英语La Nitteti》。1770年夏,莫扎特逗留博洛尼亚构思《米特里达梯》时,米斯利维切克常去拜访莫扎特。二人交往中,莫扎特的创作技法日臻精进,从米斯利维切克作品中汲取灵感,将其中的动机融入歌剧中。歌剧于1770年12月26日在米兰皇家公爵剧院英语Teatro Regio Ducale首演,这一天恰逢米兰狂欢节。首演即大获成功,后加演21次,但彼时莫扎特年仅14岁,难承此作,一时怀疑四起。在莫扎特余生中,这部作品归于沉寂,直到20世纪再度复兴。该剧的一大特色是主要角色唱段以华丽的咏叹调为主,而多人的唱段较少,仅出现两次:一次是第二幕结尾中阿斯帕西娅与西法雷的二重唱《如果我不应如此》;另一次便是全剧结尾的五重唱,收束简洁,与巴洛克时期正歌剧常以简短齐唱或齐奏英语Tutti作结相类似。

角色 编辑

角色 声部 1770年12月26日首演阵容

指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Arbate, Governor of Nymphæa soprano castrato Pietro Muschietti
Sifare or Xiphares, Mitridate's son soprano castrato Pietro Benedetti (Sartorino)
Aspasia, the Queen, pledged in marriage to Mitridate soprano Antonia Bernasconi
Farnace or Pharnaces, Mitridate's eldest son alto castrato Giuseppe Cicognani
Marzio or Marcius, Roman legionary officer tenor Gasparo Bassano
Mitridate, King of Pontus tenor Guglielmo d'Ettore
Ismene, Parthian Princess soprano Anna Francesca Varese
  1. ^ See especially Daniel E. Freeman, Josef Mysliveček, "Il Boemo" (Sterling Heights, Michigan: Harmonie Park Press, 2009), pp. 2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