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創制

最新留言:1年前由Alfredo ougaowen在话题反對合併至倡議或提案内发布

關於民主集中制的討論 编辑

維基的講法:「(民主集中制)是蘇聯布爾什維克派提出並實行的一種國家機構實行的制度,意思是國家機構【不採納權力互相制約原則】。由書記主持工作,各委員集體研究制定部署、決定、規定和要求,並把它貫徹落實到部門系統的工作中。」

你說五權憲法跟民主集中制「接近」或「類似」也差太多了吧,何況李鴻禧的原文是用「強併硬湊」。

而且所謂民主集中制云云在那些文中只有幾句話再加上這些是政論文章而不是較嚴肅,正式的學術化文章,並不是很可靠的參考資料,建議如果沒有更進一步可靠的參考資料,以後要精簡文字時可以優先刪掉。這些維基條目是比較學術化的條目,希望引用文章時能謹慎點,像這些政治味道太重的政論文章可以參考但是應該盡量避免引用。 Wttwcl留言2014年1月19日 (日) 17:45 (UTC)回复

Re. 1. 李鴻禧原文為「而孫氏五權憲法之說,將共產主義憲法之人民民主集中制之國民大會、權能區分,與民主主義憲法之權力分立制度,此兩水火不容、不共戴天法制,強併硬湊成自律背反之憲法」,在他的意見中,國民大會與權能區分為人民集中制,這在文義上無誤。
2. 林濁水原文為「中華民國憲法原來有「國民大會」,那是蘇聯共產的「蘇維埃體制」,是民主集中制,不是民主國家的權力分立體制。」,在林濁水的意見中,國民大會為類似蘇維埃體制的民主集中制,這在文義上也無誤。
3. 孫中山原始設計,五權全屬治權,是政府權力[來源請求],五權之間非權力分立,而是合作關係。符合以上所說,「國家機構【不採納權力互相制約原則】」的定義。
4. 李鴻禧為憲法專家,其意見可供參考。 --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01:29 (UTC)回复

  • 李鴻禧說:「國民大會與權能區分為人民集中制」,邏輯上這不能推出五權憲法類似「人民集中制」,比如說你鼻子可能很像林志玲,但並不代表你看來很想林志玲。你原始句子可不是說;國民大會像民主集中制,你是說:五權憲法像民主集中制,這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我才改的。還有原始的設計除了國民大會,國民大會之上還有總統,這兩者可不完全是合作或上下關係,許志雄(你引用的資料)把五權憲法說成像民主集中制,可能太簡化,武斷了點。只有能從理論上推出總統跟國民大會的權力都會被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掌握你才能說:五權憲法類似民主集中制,要不然只能說「國民大會」類似民主集中制,還有國民大會是全民普選,這跟所謂民主集中制又是個很大的不同,嚴格講你只能說:國民大會「形式上」類似民主集中制。--Wttwcl留言2014年1月22日 (三) 16:50 (UTC)回复

Re. 請參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裏面也是規定全國人大是全民普選的。是不是普選,與是不是民主集中制沒有關係。--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1:47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創制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21日 (三) 21:48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創制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7日 (一) 15:36 (UTC)回复

反對合併至倡議或提案 编辑

因為實際上的概念與倡議提案不同,反對合併。--Alfredo ougaowen留言2022年11月19日 (六) 10:34 (UTC)回复

返回到“創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