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法国大国玺

法國國璽

法國國璽

(法文:Grand Sceau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官方印章。 1792 年革命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後,[1] 君主政體的徽章被從印章上移除。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印章發生了變化。起初,它的主角是革命的象徵瑪麗安。它的演變表明人們發展了他們的文化和政治。在現代,它描繪了自由以及藝術、教育和農業等文化層面,國璽的正面(左)與反面(右),1848 年採用; 176年前。正面的自由女神頭飾與40年後法國人民向美國人民贈送的自由女神像(自由照耀世界)的頭飾相似。兩者都是共和主義的象徵。

描述

國徽上的自由女神像戴著七個拱門的王冠。她手持束帶,由船舵支撐,舵上刻有或印有一隻公雞,代表高盧公雞 (le coq gaulois),是高盧人和早期法蘭西民族的象徵。她腳下有一個花瓶,上面寫著“SU”(“Suffrage Universel”,“普選權”)。在她的右邊,背景中是藝術(畫家的工具)、建築(離子秩序)、教育(燃燒的燈)、農業(一捆麥子)和工業(齒輪)的象徵。場景周圍有文字「RÉPUBLIQUE FRANÇAISE, DÉMOCRATIQUE, UNE ET InDIVISIBLE」(「法蘭西共和國,民主,一體且不可分割」)和底部的「24 FEV.1848」(1848 年 2 月 24 日)背面刻有“AU NOM DU PEUPLE FRANÇAIS”(“以法國人民的名義”)字樣,周圍環繞著橡樹冠(象徵永恆和正義)和月桂葉(榮耀的象徵),葉子與小麥和葡萄綁在一起(農業與財富),以循環國家座右銘“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

歷史

革命前第一批印章是墨洛溫王朝國王為了驗證他們的命令而製作的。最初只是戒指,後來戴在項鍊上,在卡佩家族的統治下,皇家印章變得越來越大,達到約 12 厘米(4.7 英寸)。這些是印章的現代尺寸。 舊制度下的所有印章都是國王坐在寶座上伸張正義的,但每個國王都有自己的私人印章,這是一種獨特的物品,伴隨著他的傳承。所有的法令、命令、法令和聲明隨後都被密封。

革命時期

1792年8月13日,國民公會代表逮捕了國王路易十六。他被監禁,後來於1793 年1 月21 日被處決。共和國尋求新的統治。正是在這個動盪的時代,瑪麗安這個法國象徵出現了。法國大革命不僅挑戰了以君主制為首的舊政權的政治權威,也挑戰了舊政權的政治權威。它也挑戰了迄今為止定義法國人民的傳統符號。人類學家認為,每個社會都需要一個“中心”,其中包括社會和政治地圖,讓人們了解自己的位置。在傳統的權威模式中,「國王是神聖的中心,文化被牢固地固定在天主教等級秩序的長期觀念中。」[3]透過在推翻君主制的同時去中心化這種傳統權威框架,革命者意識到:過去的文化框架無法延續到未來,必須用象徵共和國的新印章取代以國王為印章的徽章。革命者開始破壞傳統,摧毀舊政權的有形紀念物,例如打破皇室印章、權杖和王冠,並將它們融化成共和硬幣。然而,廢除王權引發了人們對統一象徵重要性的質疑。最初,印章只是為了彌補文字的缺陷。然而,正如亨利·格雷瓜爾(Henri Grégoire)所說,文明人發現「一種符號、一種類型對於賦予所有公共行為真實性是必要的」。這個國家只能透過其公共象徵性代表才能被識別,因此大家一致認為,將製作新的國徽,以使新共和國有一種永恆的感覺。印章不僅是公共權力的代表,而且標誌著新的共和模式。正如林恩·亨特所說,「新的符號可以創造新的人。」[6]法國大革命代表了這樣一種觀念,即社會成員可以為自己創造文化和政治。隨著國民大會在君主制垮台後致力於統一共和國,宣布國家象徵的過程變得更加迫切。最後,「新徽章的選擇似乎幾乎是自動的。」[7]為了消除君主制影響的所有痕跡,國民公會的成員「提議選擇自由」。貝·格雷瓜爾這樣的國民公會代表提出,共和國的形象應該是“自由,'這樣我們的徽章在全球範圍內流通,應該向所有人民展示共和國的自由和自豪的可愛形象。'”[8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自由觀念是「共和國的本質。」[9],自由女神像瑪麗安(Marianne)正式代表自由,這符合傳統的圖像期望。這位自由女神所戴的弗里吉亞帽代表了法國人民與生俱來的自由,與君主制的王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法國大革命這一特殊象徵的專家莫里斯·阿古洪(Maurice Agulhon) 的說法,瑪麗安「既代表了自由,一種永恆的價值,同時又代表了法蘭西共和國新建立的政權。」[10]她被描述為「一個女人手持一根棍子,上面戴著帽子,腳下踩著枷鎖;這是古人賦予透過勇氣贏得自由的象徵。」[11] 瑪麗安的女性公民寓言與國民大會上有爭議的人物相去甚遠;因此,瑪麗安的「抽象性和客觀性」使這個符號能夠經受住革命的不同階段。此外,瑪麗安與天主教瑪麗的形象非常相似,在理性的革命者和虔誠的農民之間建立了團結。瑪麗安的標誌不僅被廣泛接受,而且在法國廣泛傳播。然而,隨著 1793 年革命隨著公共安全委員會的興起而變得激進,瑪麗安的徽章被一個更強大的革命象徵所取代:雅克·路易·大衛的大力士雕像。

革命後

拿破崙路易十八查理十世都像舊政權一樣使用君主印章,路易·菲利普則使用只顯示他半身像的印章。 目前的印章可以追溯到第二共和國,它曾短暫使用第一共和國的印章,然後由藝術家雅克·讓·巴雷 (Jacques-Jean Barre) 於 1848 年 9 月 8 日進行了新設計。

用法

在第二共和國時期,法國國璽的使用趨於簡化為封印法律、國會法令和外交條約。印章保管人的功能正式與當時的司法部長聯繫在一起(法國司法部長通常被稱為“Le Garde des Sceaux”)。 第二帝國以後,法律上印章的做法逐漸被放棄,僅限於憲法行為和外交條約(例如《凡爾賽條約》就是這樣加蓋的)。 在第四共和國時期,唯一需要密封的文件是 1946 年 10 月 27 日的憲法。 自第五共和國以來,1958年10月4日頒布憲法後,頒布一些憲法修改已成為慣例。封印儀式於 1946 年使用,並在第五共和國初期使用過兩次,從 1963 年至 1991 年期間,封印儀式變得不那麼常見,當時只有兩項普通但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法律被封印。自1992年以來,儀式的節奏再次加快:此後的憲法變化往往成為印章的主題。 直到1964年,儀式的日期與法律通過的日期非常接近。一個極端的例子是《憲法》。 1999 年 7 月 8 日關於男女平等的第 99-569 號法律,於 2002 年 3 月 8 日(該法生效兩年半後)頒布。 印章儀式總是在總理府舉行,印章守護者、司法部長手持印章壓機,將印章壓在最精美、最獨特的國璽矩陣上。

密封文件

封蠟最初,密封者使用塑膠密封蠟,將其手工成型為大致圓形的塊,這些塊肯定是通過壓力機成型的。 如今,液體蠟被直接注入由印模和移動金屬環製成的形狀的下部;形狀閉合,蠟冷卻直至變成糊狀,然後再塗抹。 1920 年至 1946 年間,英國國璽的使用已經過時,蠟的配方也隨之流失。 1946 年,國家檔案館印書部門進行了試驗。

顏色

舊制度對重要文件使用綠色蠟,對較不重要的文件使用黃色蠟。 復闢時期、七月君主制和第三共和國保留了黃蠟,而法國第一共和國、領事館和帝國則使用了紅蠟。 1946年憲法是用紅蠟封住的。 1958年憲法及後續文件均以黃色蠟密封,直到2002年再次使用綠色。

絲帶

帝國用黃色和藍色的寬絲帶封印;共和國和領事館,在三色辮子上。 第三共和國使用與君主制相同的紅綠絲帶。自 1946 年(第四共和國和第五共和國)起,開始使用三色絲帶。

參考書目

阿古洪、莫里斯. 《瑪麗安投入戰鬥:1789-1880 年法國的共和形象與象徵主義》。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1981。 布爾金 (Georges),《國家檔案館和附屬行政部門的簡介》(系列 BB 司法),t。 IV,lxxxxiii 頁,巴黎,Didier,1947 年。 法國憲法,1791-1992。 1992 年 11 月 6 日至 12 月 31 日,巴黎司法部和協會「Expo 200」的真實博覽會。 Durand-Barthez(帕斯卡),《司法部結構史》,1789-1945 年,巴黎,法國大學出版社,1973 年,第 92 頁。 :35-36。 杜蘭德-巴特茲(帕斯卡),“Qu'est-ce que le Sceau de France”,Histoire pour tous,n° 22,1962 年 2 月。 Guillaume (Marc),“Le Sceau de France, titre nobiliaire et changement de nom”,在道德與政治科學學院發表的論文,www.asmp.fr。 亨特,林恩。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1984 年。 Monnerie (米歇爾),“Sceller avec le grand Sceau de l'État. Mode d'emploi”,Histoire de la Justice,7,1994,第 7 頁。 199-207。 Nave (Guilhem),Les textesconstitutionnels de 1791 à 1995。 [可在法國國家檔案館查閱]。 Nielen-Vandevoorde (Marie-Adélaïde),“Le sceau de la 5e République”,Revue de l'AMOPA,161,2003 年 7 月,第 17 頁。 27 至 29。 傑瑞米·D·波普金《法國大革命簡史》。波士頓:普倫蒂斯霍爾,2010。 Rouvier (Louis),《Les Sceaux de la Grande Chancellerie de France de 458 à nos jours》,馬賽,小馬賽社會出版社,1935 年,94 頁。 :83-84。 [關於第三共和國的大印和小印]。 Rouvier(路易斯),La Chancellerie et les Sceaux de France,馬賽,Imprimerie marseillaise-Moullot,1950 年,181 頁。 :p。 87-89。 Vallet (J.),“Le Sceau de France”,La Vie judiciaire,1977 年 8 月 14-20 日,第 14 頁。 5. 伊沃雷爾(Jean-Jacques),“'去儀式化'和去神聖化de l'audience du sceau (XVIII-XIXe siècles)”,Le sanglot judiciaire, la Justice, VIIIe-XXe siècles, Séminaire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de Royaumont sous la Direction de Frédéric Chauvaud,Créaphis,1999,p。 209-224。

[1]

法國國璽

编辑
  1. ^ 進一步閱讀 阿古洪、莫里斯.瑪麗安投入戰鬥:法國的共和形象和象徵主義,1789-1880。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1981。 弗蘭克·A·卡夫克和詹姆斯·邁克爾·勞克斯。法國大革命:相互矛盾的解釋。紐約:蘭登書屋,1968 年。 奧祖夫,莫娜。節慶和法國大革命。麻薩諸塞州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1988 年。 傑瑞米·D·波普金《法國大革命簡史》。第二版。新澤西州上薩德爾河:Prentice Hal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