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波

藝術家

鄭月波(1907年—1991年),近現代水墨畫家,開創「隔紙畫」與「革新指畫」的獨特畫風。

生平 编辑

鄭月波出生於新加坡,20歲前曾多次隨父母移居緬甸越南馬來西亞等地。[1] :1551928年在友人資助下報考杭州藝專,開始接受專業的美術訓練。他一開始就讀西畫系,後轉入圖案系。然其西畫基礎對他終生的繪畫研究關係密切。於杭州藝專期間,受校長林風眠及擅長指畫的國畫老師潘天壽之影響,體現在他日後的藝術創作上 。[2]畢業之後他曾出任教職,也曾與同學合夥開設公司。[3]1943年,在山東煙台舉辦首次個展,隔年又在上海辦理第二次個展。1948年,鄭氏於中國油輪公司服務期間,被調派至台灣高雄擔任辦事員,後便於台灣發展。1952年,他受聘專任省立師範學院的專任圖案及素描老師,其後便於台灣、日本等地多有展出。1960年,鄭月波與馬紹文、王展如林玉山胡克敏傅狷夫季康等人,組成以水墨創作為主的「八朋畫會」,其後舉行了至少4次「八朋聯展」。他於1962年應聘籌設台灣國立藝專美術科,並兼科主任。鄭氏自1967年因故旅居美國,於加州開設畫廊「中華藝苑」。[3]旅美期間與張大千比鄰而居,兩人互動頻繁,留下不少張大千為其補景或題詠的作品。鄭氏後期持續有個展及聯展在美國、台灣與新、馬、泰等華僑旅居地區展出。 [1]:155-159

藝術風格 编辑

一般認為鄭月波的「隔紙畫」與「指畫」兩項繪畫技巧最具特色。[1]:11 [4]他的「隔紙畫」大膽嘗試紙與墨的特性,「指畫」則在傳統之外,更善於利用指頭抹筆及指甲背的皴擦,讓畫面擁有更多立體感。[4] 此外,學者盧瑞廷認為鄭月波還利用西方技法結合東方「虛實相生」的觀念,將「留白」、「虛」的觀念,適當的融入寫實表現,呈現出「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風格。 [1]:145-15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盧, 瑞挺. 《鄭月波─台灣近現代水墨畫大集》. 台北: 藝術家出版社. 2007. ISBN 9789867034564. 
  2. ^ 沈以正. 〈遺貌寫神─論鄭月波教授之藝術成就〉,《指點江山—鄭月波百歲紀念畫集》. 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8: 6-7. 
  3. ^ 3.0 3.1 指點江山-鄭月波紀念畫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3-10-17] (中文). 
  4. ^ 4.0 4.1 黃永川. 〈館序〉,《指點江山—鄭月波百歲紀念畫集》. 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