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半蒴苣苔

一种高等植物

贵州半蒴苣苔学名Hemiboea cavaleriei),为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下的一个植物变种。[1]

贵州半蒴苣苔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属: 半蒴苣苔属 Hemiboea
种:
贵州半蒴苣苔 H. cavaleriei
二名法
Hemiboea cavaleriei

形态特征 编辑

多年生草本。茎上升,高20-150厘米,无毛,不分枝或分枝,具4至15节,散生紫斑。叶对生;叶片稍肉质,干后草质,长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常不相等,边缘具多数锯齿或浅钝齿,稀近全缘,长5-20厘米,宽2-8厘米,叶面绿色,疏生短柔毛,背面淡绿色或带紫色,散生短柔毛或仅脉上疏生短柔毛;蠕虫状石细胞嵌生于维管束周围的基本组织中;侧脉每侧6-14条;叶柄长0.5-6.5厘米,聚伞花序假项生,具3-12花;花序梗长0.5-6.5厘米,无毛;总苞球形,直径1-2.5厘米,顶端具尖头,无毛,开放后呈船形;花梗长2-5毫米,无毛。萼片5,卵状三角形、椭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无毛。花冠白色、淡黄色、或粉红色,散生紫斑,长3-4.8厘米,外面疏生腺状短柔毛;筒长2.3-3.3厘米,内面基部上方4-6毫米处有一毛环,口部直径13-18毫米,基部上方直径6-8毫米;上唇长6-10毫米,2浅裂,裂片半圆形,下唇长7-15毫米,3浅裂,裂片宽卵圆形。雄蕊: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0-15毫米处,狭线形,长10-13毫米,花药椭圆形,长3-3.2毫米,以顶端或腹面上方连着;退化雄蕊3,中间1个小,长2毫米,顶端截形,侧面2个长5-7毫米,顶端头状。花盘环状,高1-1.2毫米。雌蕊长1.7-2.5厘米,子房线形,无毛,柱头钝形。蒴果线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多少弯曲,基部宽3-4毫米,无毛。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用处 编辑

全草入药治疗痈和烫伤,可作猪饲料。

全草(半蒴苣苔):微酸、涩,凉。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刀伤出血,腹水。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贵州半蒴苣苔 Hemiboea cavaleriei H. Lév. var. cavaleriei.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