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 (隋朝)

中国历史上的地名,治所在今合肥

庐州中国隋朝起设置的一个治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建制始于开皇初年(约581年)改合州为庐州,终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庐州改建制为庐州路,历时近700年,辖境大致为今天合肥市区全境、肥东县全境、肥西县全境、舒城县全境、长丰县南部,而庐江县全境、巢湖市全境、无为县全境、六安市区全境、霍山县全境、英山县全境、霍邱县南部、金寨县部分地区亦时有并入。

庐州
辖县
581年-1276年

坐标:31°50′N 117°18′E / 31.83°N 117.3°E / 31.83; 117.3
首府合肥县
歷史 
• 成立
581年
• 废除
1276年
貨幣开皇五铢开元通宝宋通元宝
前身
继承
合州 (安徽)
霍州 (北齐)
庐州路
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沿革 编辑

编辑

开皇初年,改合州为庐州。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

大业八年,领七县:合肥县、开化县、霍山县、慎县、庐江县、襄安县、淠水县。[1]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区划 開皇元年 区划 大業3年
廬州 霍州 廬江郡
汝陰郡 廬江郡 南梁郡 岳安郡 北沛郡 合肥县 襄安县
廬江县 慎县
霍山县 開化县
淠水县
汝陰县 廬江县 慎县 岳安县
開化县
新蔡县

编辑

武德三年,改为庐州,领合肥、庐江、慎三县。[2]

武德七年,废巢州及开城、扶阳二县,改襄安为巢县,属庐州[2]

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取古龙舒县之名,置舒城县[2]

开元末年,领五县:合肥县、慎县巢县庐江县舒城县[1]

天宝元年,改为庐江郡。乾元元年,复为庐州。[2]

唐朝庐州辖县
618年 合肥县慎县襄安县庐江县霍山县[3]淠水县
619年 合肥县慎县襄安县庐江县霍山县(废除淠水县
620年 合肥县慎县庐江县霍山县襄安县改属巢州
621年 合肥县慎县庐江县霍山县改属霍州
625年 合肥县慎县庐江县襄安县来属,改为巢县
626年 合肥县慎县庐江县巢县(新设舒城县[4]

编辑

太平兴国三年,以巢、庐江二县隶无为军[5]

元丰三年,领三县:合肥县、慎县、舒城县。[5]

崇宁元年,领县三:合肥县、舒城县、慎县。[6]

绍兴初年,寄治巢县。[6]

乾道五年,诏修庐州城。明年三月二十二日兴工,四月毕。[7]

庆元元年,因夏水毁城,王知新因命整治,并暗渠,浚长壕,修瓮城,视旧加倍。壁垒崇坚,楼橹相望,称雄淮右。[7]

开禧二年,帅田琳略加增修。[7]

嘉定四年,夏水毁城,帅李大东将新城、古城悉加修筑,数月而就,并疏三壕,合鸡鸣山水入于市河,金汤益固,比险方汉云。古城凡九十三处,羊马墙八百八十四丈,水埧九处九十二丈,卧牛一十五处五百二十六丈。又增修古城一带女头,与内城相为雄长云。[7]

废置 编辑

元朝至元十三年,改为庐州路。元朝至正二十四年(龙凤十年,1364年),朱元璋政权改为庐州府,1912年废除庐州府。

户口 编辑

编辑

大业五年,户四万一千六百三十二。[8]

编辑

贞观十三年,领县四,户五千三百五十八,口二万七千五百一十三。[2]

天宝十三年,户四万三千三百二十三,口二十万五千三百九十六。[2][9]

编辑

元丰三年,主户六万一百三十六,客户三万三百五十二。[5]

崇宁元年,户八万三千五十六,口一十七万八千三百五十九。[6]

州格等升迁 编辑

编辑

乾元元年,升上州。[2]

编辑

大观二年,升望州。[6]

建炎二年,置淮南西路安抚使司。[6]

乾道二年,置安抚使司于和州。[6]

乾道五年,复旧制。[6]


刺史 编辑

唐朝庐州刺史

注释 编辑

  1. ^ 1.0 1.1 谭其骧. 第五册(隋唐五代)·唐时期·淮南道. 《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6. ISBN 7-5031-0384-1.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刘, 昫. 《旧唐书·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 
  3.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
  4. ^ 安徽省舒城县
  5. ^ 5.0 5.1 5.2 王, 存. 《元丰九域志·卷第五·淮南路·西路》.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脱脱(ᠲᠣᠭᠲᠠᠭᠠ). 《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四·淮南路》. 
  7. ^ 7.0 7.1 7.2 7.3 徐, 松. 《宋会要辑稿·方域九·诸城修改移并》. 
  8. ^ 魏, 徵. 《隋书·卷三一·志第二六·庐江郡》. 
  9. ^ 欧阳, 修. 《新唐书·卷第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