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扶贵和(?—?),桑乾郡马邑县[1](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生平

编辑

乞扶贵和原是尔朱兆的部下,高欢击败尔朱兆后,乞扶贵和与斛律羌举綦连猛逃亡。等到被抓获后,三人各自被杖罚了一百棍。綦连猛被发配给尉景,乞扶贵和被发配给娄昭。因为斛律羌举是已故酋长的儿子,所以没有发配给人。不久斛律羌举、綦连猛、乞扶贵和都成为高欢的亲信[2]。北齐建立后,乞扶贵和因为军功封为王,弟弟乞扶令和封为宜民郡王,一家二王,号称居高位而显扬于世[3][4]。河清末年,北齐征召河阳行台尚书独孤永业担任太仆卿,以乞扶贵和代为出任河阳行台,于是北齐的西部边境受到削弱,黄河与洛水地区人心动荡不安[5][6]。乞扶贵和与弟弟乞扶令和在武平末年都位至开府仪同三司[7]。武平六年(575年),周武帝亲征北齐,围困中潬城二旬。九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率领军队前来抵御周军,抵达河阳,遇到周武帝患病,周军撤退,北周的水军烧掉了本方的船只。北齐永桥领民大都督傅伏对乞扶贵和说:“周军人力物力困乏不足,希望给我精锐骑兵两千人追击他们,可以将周军击败。”乞扶贵和不答应[8][9]。武平七年(576年),周武帝再度东征北齐,乞扶贵和兄弟都归附了北周[10]

其他

编辑

河清四年(565年),北齐宫殿上的石板自行跃起,两两互相撞击。眭孟认为石头是阴类,下人的象征,殿上石头自行跃起是左右臣子和亲人背叛离开的征兆。等到周军东征,尉相愿、乞扶贵和与乞扶令和兄弟、韩建业之流,都背叛归附了北周[10]

家庭

编辑

祖父

编辑
  • 乞扶周,北魏第一领民酋长[1]

父亲

编辑
  • 乞扶纂,北魏金紫光禄大夫、瀛州刺史、尚书左仆射[1]

兄弟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河南省文物局编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考古发掘报告 卫辉大司马墓地》.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年12月: 224–232. ISBN 978-7-03-045385-3 (中文(简体)). 
  2.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兆败,猛与斛律羌举、乞伏贵和逃亡。及见获,各杖一百。以猛配尉景,贵和配娄昭。羌举以故酋长子,故无所配。既而三人并为神武亲信。
  3. ^ 《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乞伏慧,字令和,马邑鲜卑人也。祖周,魏银青光禄大夫,父纂,金紫光禄大夫,并为第一领民酋长。慧少慷慨有大节,便弓马,好鹰犬。齐文襄帝时,为行台左丞,加荡寇将军,累迁右卫将军、太仆卿,自永宁县公封宜民郡王。其兄贵和又以军功为王,一门二王,称为贵显。
  4. ^ 《北史·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乞伏慧,字令和,马邑鲜卑人也。祖周,魏银青光禄大夫;父纂,金紫光禄大夫。并为第一领人酋长。慧少慷慨,有大节,便弓马,好鹰犬。齐文襄时,为行台左丞,累迁太仆卿,自永宁县公封宜人郡王。其兄贵和,又以军功为王。一门二王,称为贵显。
  5.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西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
  6.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西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
  7. ^ 《北齐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贵和及令和兄弟,武平末,并开府仪同三司。令和,领军将军。并州未败前,与领军大将军韩建业、武卫大将军封辅相相继投周军。
  8.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潬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9.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九月,齐右丞高阿那肱自晋阳将兵拒周师。至河阳,会周主有疾,辛酉夜,引兵还。水军焚其舟舰。傅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周师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破也。”贵和不许。
  10. ^ 10.0 10.1 《隋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七》:后齐河清四年,殿上石自起,两两相击。眭孟以为石阴类,下人象,殿上石自起者,左右亲人离叛之应。及周师东伐,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兄弟、韩建业之徒,皆叛入周。